海馬迴

光刺激找回失去的記憶

光刺激找回失去的記憶(Light stimulation can recover memory los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で記憶は失われていない可能性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為初期出現遺忘東西之記憶障礙、漸漸發展成整體認知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估計目前世界4750萬認知機能患者中,約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隨著人口高齡化,造成相當大的問題。阿茲海默症是由海馬迴(hippocampus)及週邊神經細胞的變性所導致,兩者在記憶的生成、保存、及想起,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研究指出海馬迴異常,可能引起阿茲海默症初期的記憶障礙,但究竟是因無法形成新記憶,還是因無法想起已形成之舊有記憶,仍然不明。

憂鬱症治療新契機

憂鬱症治療新契機

憂鬱症治療新契機
(New therapy for the depression cure)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光遺伝学によってマウスのうつ状態を改善 ―楽しかった記憶を光で活性化―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腦科學總合研究中心為主的研究團隊,使用憂鬱症小鼠,操控海馬迴(hippocampus)的神經細胞運作,活化過去快樂的記憶,成功地改善憂鬱症狀。其成果於2015年6月刊載科學期刊「Nature」。

現代社會壓力較多,憂鬱症是常見的一種精神病症。

杏仁核 -上

杏仁核 (Amygdaloid) -上
臺中市雙十國中自然領域王淑卿教師

p1

圖一 杏仁核位在海馬迴旁回溝深處,基底核的側腹面,和海馬迴都屬於前腦的大腦皮層顳葉的邊緣系統。(來源:http://ppt.cc/HaGr)

隨著社會的進展與重大變遷,人們面對激烈競爭及的緊張生活,產生憂鬱、失眠、暴力、自殺、嗑藥等問題,這些問題背後的根源都是情緒與理性交互作用而產生的行為,因此情緒與腦的結構之重要性逐漸受到各界重視。

科學家經研究指出與情緒的產生和調節最有關聯的是杏仁核 (amygdaloid)。杏仁核位於大腦半球顳葉(temporal lobe),左、右腦各有一顆,形狀像杏仁而得名。杏仁核位在海馬迴(hipocampus)旁回溝深處,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側腹面(圖一)。杏仁核和海馬迴都屬於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皮質下中樞,除了影響情緒外,杏仁核與海馬迴共同控制學習和記憶,並能調節內臟的活動。

  • 演化強化了動物情緒反應的本能

達爾文在1872年出版《人與動物的情緒表現》(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指出:人與動物的基本情緒(basic emotion)的差別,只在程度而非類別。人類的基本情緒就像體內的野獸(the beast within)難於駕馭,演化出來的理智則是體內野獸的管理員(the keeper of the beast)。

調控睡眠的血清素

調控睡眠的血清素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助教范姜文榮

編譯來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之研究成果發表 2013年5月15日

睡眠過程分為快速動眼睡眠及非快速動眼睡眠,入眠後會反覆出現非快速動眼睡眠→快速動眼睡眠→非快速動眼睡眠的週期。(圖片來源:flickr用戶peasap)

失眠症是憂鬱症的主要症狀之一。睡眠過程分為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及非快速動眼睡眠,入眠後會反覆出現:「非快速動眼睡眠→快速動眼睡眠→非快速動眼睡眠」的周期。憂鬱症病患的睡眠症狀有入眠後在較短時間就出現快速動眼睡眠,或在快速動眼睡眠中眼球運動頻度增加等傾向,但之前對為何引發此睡眠障礙仍不了解。

近年研究大腦中央部位的「外側韁核」(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在演化上此部位是從魚類到人類都具有的古老腦區。將外側韁核進行電刺激活化,會導致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神經細胞活動減弱,因而了解外側韁核是血清素的控制中樞。另因血清素枯竭會導致憂鬱症狀惡化,因此外側韁核過多的活化,會過度抑制血清素分泌,使得憂鬱患者的症狀惡化的假說受到關注。實際上使用機能性核磁共振儀器(fMRI)進行研究發現,憂鬱患者的外側韁核出現血流量異常增加及腦的神經活動活性增加。患有類似憂鬱症狀的老鼠,其外側韁核則出現神經傳導效率增加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