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學,達爾文,馬爾薩斯,華萊士

演化學之父-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演化學之父-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童禕珊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

1809年,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他天生喜歡動物,也喜歡蒐集各種植物、貝殼和礦石的標本。中學畢業後,父親送他去愛丁堡大學學醫,在此期間,達爾文充實了生物、解剖學上的知識,並且加入自然科學社團,他曾在社團聚會中,提出二項前人研究的錯誤:一是海蛭的卵衣,曾被誤認為是墨角藻(Bladderwrack)的幼年期;另一是板枝介的幼蟲,曾被誤認為是板枝介的卵。這些發現都需要細微的觀察和縝密的思考能力,足見當時的他已具有相當的科學研究能力。不過,因著他害怕開刀,怕見血和死人的天性,最後還是放棄學醫。

1827年秋天,達爾文到劍橋大學讀神學,在此期間,他寄情於自然科學書籍、和野外採集標本,特別是甲蟲標本的蒐集。在他的自傳中曾記載一段趣事:「有一天,我剝開老樹皮,發現兩隻稀有的甲蟲,我趕緊用兩手各捉一隻;然而,當第三隻甲蟲出現時,因為不想放棄牠,我將右手的那隻放入嘴裡,忽然間牠排出辛辣的液體,燒痛我的舌頭,只好把牠吐出,也放走了第三隻甲蟲。」後人為了紀念達爾文,許多新發現甲蟲就以「達爾文」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