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澎湖鱷

台灣最古老、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 – 潘氏澎湖鱷簡介

台灣最古老、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 – 潘氏澎湖鱷簡介
國立馬公高中地球科學許志鵬老師(澎湖縣文化局博物組/澎湖縣自然學友之家 志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專家策展的《史前巨鱷:潘氏澎湖鱷特展》,自2009年3月31日起在澎湖縣文化局科學館開放參觀,展示內容涵括了「時間與空 間」、「血緣與系譜」、「潘氏澎湖鱷介紹」、「石破天驚大事證」、「科學發掘、復原、保存與典藏」、「疱丁解鱷,遊刃有餘」、「馬來鱷多樣性與古地理分 佈」以及「為什麼?給我一個答案」等主題,兼具科學普及、知識傳達與休憩娛樂效果。

1.發現
2006年3月25日,媒體首度批露,在澎湖西嶼的內垵遊憩區,一位怪手駕駛潘明國先生,在乾潮時低潮線附近玄武岩下方(圖1中央)的砂層凸出物,發現大 牙齒化石,以為恐龍而將其挖出。見報後,澎湖縣文化局請台中科博館古生物專家到澎湖鑑定,因為這化石比低潮線附近最老玄武岩(1千4百萬年前噴發)更早更 老,將會是台灣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而且最完整。雖然整體保存率近70%,但是如果由專家來挖會更完整,因此,這事件教導我們,發現珍貴的化石,記得通 報博物館,請專家來挖。專家來挖之前,寧可讓化石保存在地層或水中,任意開挖,會破壞太多,光擺著也可能乾裂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