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翁

烏頭翁

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徐恩揚

ppp1

圖一 烏頭翁

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別名臺灣鵯,臺語稱為烏頭殼仔,烏頭翁隸屬於燕雀目 (Passeriformes) 鵯科 (Pycnonotidae),身長大約18、19公分,翼長約8公分,雄鳥與雌鳥羽毛顏色相同,體型上雄鳥比雌鳥大,頭頂至後頸的羽毛是黑色,有黑色鬚線,喙及腳為黑色,胸、腹部為白色,背部為灰色,飛羽、覆羽、尾羽為灰色邊緣帶著黃綠色,嘴角有橘色小點。

「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以白頭翁與烏頭翁的母鳥擇偶偏好為例

「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以白頭翁與烏頭翁的母鳥擇偶偏好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原動物學研究所)2012級 方慧詩

子曰:「食色,性也。」,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這兩句話可了解到古人教導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繁殖。不過「找到對象很重要,找到對的人更重要」!事實上,「找到對的人」也是演化學上相當重要的觀念,因為生物選擇配偶時傾向選擇與自己同種的個體進行交配,並拒絕與非同種的交配,這樣的機制就是一種生殖隔離(reproductive isolation)機制。

以交配時機為考量,生殖隔離可分為交配前生殖隔離與交配後生殖隔離。交配前生殖隔離是一種辨認我族的能力或是因繁殖季節不同造成時間上的隔離;交配後生殖隔離則會因雌雄生殖器官無法配合、配子(gamete)無法接合形成合子(zygote)等,或合子形成後雜交子代無法存活或無生殖能力,或其適應力(fitness)比純種子代弱。當生殖隔離發生在兩個相近的生物族群裡而且不斷強化(reinforcement),這兩個族群就會逐漸分離,最後產生新的物種(speciation),這是演化學上緩慢但重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