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第三定律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二)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二)
The method to obtain relative entropy of pure substance – a case study in SO2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連結: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二)熔點及沸點時其熵值變化量的求法

由實驗得知,$$\mathrm{SO_2}$$ 的熔解熱及蒸發熱分別為 $$1769$$、$$5960~cal/mol$$,熔點及沸點分別為 $$197.64$$ 及 $$263.1~K$$,將這些數據代入 $$(2)$$ 式的相對應式子中,便可求出熔點及沸點時的熵值變化:

$$\displaystyle \frac{\Delta_{fus}H^\circ_m}{T_m}=\frac{1769}{197.64}=8.95~cal\cdot mol^{-1}K^{-1}=37.41~J\cdot mol^{-1}K^{-1}~~~~~~~~~(7)$$

$$\displaystyle \frac{\Delta_{vap}H^\circ_m}{T_b}=\frac{5960}{263.1}=22.65~cal\cdot mol^{-1}K^{-1}=94.69~J\cdot mol^{-1}K^{-1}~~~~~~~~~(8)$$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The method to obtain relative entropy of pure substance – a case study in SO2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熵(entropy)是化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要角,藉由系統熵和環境熵的總和是否大於 $$0$$,即能判斷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因此在研究相關主題時,純物質的熵是經常被使用到的數據,一般化學教科書均會將一些常見物質的相對熵,表列在附錄中,以供參考及使用。

但是這些數據是如何求得的?卻鮮少被討論,事實上它們是有一套複雜嚴謹的步驟和方法,本文擬以 $$\mathrm{SO_2}$$ 為例,重現其熵的求法,至於焓及自由能的部分,則另文介紹。另外,學習化學熱力學時,經常推導、記憶一些公式,難得真正應用在解決問題上,本文亦藉熵的求法過程中,讓學子感受到使用熱力學公式的益處,及體會在計算過程中數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理想氣體和凡得瓦爾氣體的比較-以二氧化碳為例

理想氣體和凡得瓦爾氣體的比較-以二氧化碳為例
(Comparison of ideal gas and van der Waals gases – a case study in carbon dioxid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初學物理化學 (physical chemistry) 時,理想氣體 (perfect gas) 如影隨形,無時不在,隨時出現在各個不同的章節。由於理想氣體假設其氣體粒子不具有體積、粒子間没有吸引力、彼此間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因此其 \(p \cdot V \cdot T\) 間的關係,可以簡潔的以 \(pV=nRT\) 加以描述。

然而真實氣體究竟佔有體積,彼此具有吸引力,碰撞時也非彈性碰撞,因此其許多特性和理想氣體不一樣,例如低溫高壓下,真實氣體大大偏離理想氣體、能被液化、有特殊的臨界點 (critical point)⋯ 等。歷來許多科學家總希望由簡潔的理想氣體方程式出發,企圖能找到一個足以說明真實氣體的方程式,其中凡得瓦爾方程式 (van der Waals equation)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數學上雖然稍微複雜一些,但卻能解釋很多真實氣體的現象。

本文試著比較二種方程式的異同,並由其相異之處,解釋為何凡得瓦爾方程式更能接近真實氣體的理由。另外,以二氧化碳為例,觀察其相圖的變化情形,並說明凡得瓦爾方程式可信及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