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的生命與信仰之戰

胚胎幹細胞的生命與信仰之戰
知識通訊評論第101期

幹細胞

原本熱衷科學,本身從事胚胎研究的一位美國科學家,因自己經歷對胚胎生命意義的體悟,轉而成為力抗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推動者。她的故事,凸顯出當前胚胎研究在美國社會的爭議,以及科學面對生命意義的真實挑戰。

戴謝爾(Theresa Deisher)第一次看到人類胚胎,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當時她剛從華盛頓州西雅圖聖名高中畢業,暑假期間就在當地瑞士醫院的病理研究室工作。她懷有五個月身孕的朋友兼同事那時意外流產,為了瞭解流產的原因,戴謝爾必須幫忙解剖胚胎。當時的她看到泡在福馬林裡的胚胎,覺得一點也不像印象中擁有靈魂與情感的人類,反而比較像外星人。戴謝爾說,這或許是多年來她一直叫胎兒「那個東西」的原因。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育成視杯 (optic cup)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育成視杯 (optic cup)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生物科張春梅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簡稱ES細胞),是從初期胚胎內部細胞團中取得的未分化細胞。它們具有全能分化性(pluripotency),可發育成為人體的220多種細胞類型,但無法獨自發育成一個個體。

圖一、利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成功地在試管中培養出胎兒型的眼睛視網膜組織-視杯。

科學十年回望(3)

科學十年回望(3)
知識通訊評論第100期

 

細胞改寫自身命運

加入幾個額外基因的拷貝,使細胞發育時鐘往回走,生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

加入幾個額外基因的拷貝,使細胞發育時鐘往回走,生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

生物學裡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比喻,一個胚胎細胞在山頂上,隨著胚胎發育,細胞順山坡滾下來,進入一系列的分支山谷。例如,一旦細胞進入發育為皮膚細胞的山谷,它就不可能突然改變路線發育成為神經細胞。這是二十世紀五○年代發育生物學家康拉德·沃丁頓(Conrad Waddington)提出的一幅形象的畫面,傳遞的資訊很明確:發育是一個單向過程。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的奧秘

胚胎幹細胞的奧秘
知識通訊評論第105期

僅需四個因子就足以重編老鼠細胞,造成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細胞。

重編成人細胞以修復受損組織或器官,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研究員調配出一種化學小菜,可讓成年老鼠的細胞像胚胎幹細胞一樣活動,其調製法簡單得令人吃驚。

人類胚胎幹細胞具有一種稱為「多能性」 (pluripotency) 的能力,可發展成人體的各種類型細胞,科學家認為這些胚胎幹細胞對於研究及醫學具有無上價值。然而這些細胞乃萃取自人類胚胎,在許多國家裡具有爭議性。為避開道德問題,科學家尋找這類細胞的替代來源。令此領域更興奮的莫過於此,那就是有一種化學物調製法,可以不用涉及胚胎,就能讓成人細胞重編成胚胎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