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radation

光觸媒於環境污染物降解的應用

光觸媒於環境污染物降解的應用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st on contaminant degradation)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黃教程

我們身處的環境,不論是在水中、空氣中都含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污染物或細菌,現有的技術中,有相當多方法能將這些環境污染物去除,或者分解成毒性較低的產物,然而,這麼多方法中,沒有一個能比的上由光能啟動的光催化反應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效率高等特性。

溶體之外-談泛素與蛋白質的降解

溶體之外-談泛素與蛋白質的降解 (Degradation)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生物科胡苓芝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細胞中的蛋白質擔任多重角色,如管制物質進出、建構細胞形狀、催化反應和運動等,故無論是蛋白質合成或降解 (degradation,也就是指被分解為小片段),都被精確地調控。有關細胞如何調節蛋白質合成的觀念,在目前高中課程多有論述,如中心法則-轉錄或轉譯的過程;原核和真核細胞基因表現的調節;轉錄因子的表現、活化;轉錄後的修飾或是轉譯前後的調節等。其中較為艱深複雜的內容,在經過適當的補述後,常變身為大學入學考試指定考科的閱讀測驗的取材方向,如97年-「轉譯後的修飾和蛋白質活性」;96年-「RNAi的影響」和94年-「轉錄後或轉譯前RNA的修飾」。

相對地,分解蛋白質的觀念則僅在消化生理或是細胞生理時提到,如溶體會經由膜上的質子幫浦維持膜內的酸性環境,分解並回收外源蛋白質以及衰老或損傷的胞器,故與胞內消化、胞器更新和細胞自戕有關。但無論是消化系統中的蛋白酶或是溶體的水解作用,都無法解釋細胞內如何「選擇性」的消除錯誤或廢棄不用的蛋白質,故本單元即以2004化學諾貝爾獎獲獎主題「死亡之吻-泛素」,簡介細胞另一種蛋白質降解途徑,此主題也曾出現2006 國內生物奧林匹亞競賽(IBO)複試B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