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技術與應用

化學工程、生物化學、綠色化學、環境化學、核化學

蠶絲

蠶絲 (Silk)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三年級林欣怡/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周芳妃老師修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蠶絲的來源

蠶絲是一種蛋白質纖維,由熟蠶結繭時分泌的絹絲液凝固而成,是天然高分子材料之一。蠶所吃的桑葉,是用來做成絲的原料,平均1000隻蠶,從出生到吐絲需要吃20公斤的桑葉,但所吐出來的絲卻只有半公斤左右。

蠶的身體裡面盤繞了兩條腺體,這兩條絹絲腺在蠶的鼻口部分匯集成一條吐絲管。蠶的幼蟲經脫皮四次後會開始造繭,一隻蠶約需花費六十個小時,才能吐出長達1.6公里的絲。蠶吐絲的孔叫絲嘴,初步吐出來的絲呈現液態,一接觸空氣後會立刻硬化成為絲纖維。只要把蠶繭放入沸水中煮再抽絲,便可以得到生絲,然後再經織紡、染色、印花,就是一匹匹細緻柔美的絲綢了。

檸檬酸循環

檸檬酸循環 (The Citric Acid Cycl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生林欣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檸檬酸循環,由德國科學家克利布斯(Hans Adolf Krebs)所提出,後來被實驗所證實,故又稱克氏循環(The Krebs cycle);被認為是生物體中丙酮酸氧化以及糖類、蛋白質或脂肪酸轉化成能量的重要途徑,反應在細胞的粒線體中進行;此循環有兩個重要目的:

1. 將乙醯輔酶AAcetyl CoA)的兩個碳分解成二氧化碳,產生能量、形成ATPGTP,以及還原的NADHFADH2,提供生物體內的反應所需之能量。
2.
提供合成胺基酸、紫質及核苷酸的嘌呤或嘧啶鹼基的前驅物。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