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洪水有多大?—淺談重現期距在防災上的應用

Print Friendly

100年洪水有多大?—淺談重現期距在防災上的應用
(How to Define the Scale of Flood Using Return Perio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張沄真

臺灣山多坡陡,河川短促,再加上颱風頻繁,降雨集中,水災、土石流等災害經常發生。為了針對洪災擬定防災、救災計畫,災害規模的預測評估十分重要。事前若能精準的預測災害的嚴重程度、影響範圍,災害發生時才能及早發布警報,並判斷究竟該引導民眾準備防災,或是直接撤離。在防災建設上,工程師可依據不同地區災害規模的歷史資料來判斷橋墩、堤防的建設強度,或是抽水機應架設的數量,由此可見災害規模評估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影響降雨型態,使得位於亞洲地區的臺灣暴雨發生頻率及強度增強;由於都市化現象,土壤大量被水泥覆蓋,使得降下的雨量無法滲入泥土中排出,下大雨時淹水的機率也會增高。輸入量(降雨量)增多,輸出量(排水量)卻減少,因此近年臺灣洪災的規模往往超乎尋常的大,在這樣的氣候趨勢下,我們更應掌握極端災害發生的規模與嚴重性。

洪災的嚴重性該如何進行評估?相信大家常聽見「五十年一遇大雨」或「一百年一遇大雨」等說法,其中50年、100年指的就是降雨量的「重現期距」,用來表示發生大於或等於該降雨量所需要的平均年數,常以大寫字母T表示。重現期距越大則災害越嚴重,也就是說,一百年一遇大雨的雨量會比五十年一遇大雨要來得高。需要注意的是,一百年一遇大雨並不是指發生過後隔100年才會再發生下一次,而是指平均100年才會發生一次超過該雨量的情形。任一年發生降雨量X,超過特定重現期距雨量XT的機率P,和其重現期距成反比。可使用以下公式求得:

P (X≧XT) = 1/T

舉例而言,任一年內發生一次100年大雨的機率為1/100。

圖一 臺灣各地不同重現期下的日降雨量。(本文作者張沄真 繪)

圖一 臺灣各地不同重現期下的日降雨量。(本文作者張沄真 繪)

然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降雨模式以及強度,同樣是百年大雨,在澎湖可能只有200毫米的日降雨量,在阿里山卻會達到1000毫米以上的日降雨量(如圖一)。甚至同一地區也會因為氣候變遷而導致降雨量的變化,因此氣象專家除了收集大量過去的歷史資料外,也要預測未來降雨模式。若未來降雨量有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必須將分析方法加以修正,才能準確地模擬降雨量,並計算重現期距。

那麼重現期距到底能夠應用在那些地方呢?在建設工程時,工程師會依據重現期距的災害程度來進行風險評估,決定工程強度。目前台北市大部分河川都依據200年重現期距來進行防災建設的規劃,堤防高度、橋墩強度等設計值,皆以200年重現期洪水會造成的水位上升高度和水流沖擊力來計算。然而,若沒有根據氣候來調整工程的規模,就可能釀成極大的災害。例如,2010年的凡那比颱風之降雨強度大於200年重現期,大於台灣目前所有河川、區域排水、雨水下水道及道路集水測溝之保護標準,因此造成多處淹水災情。因此,氣候越來越極端的未來,防災工程的建設勢必需要更重視如重現期等數據模擬,才能有效進行防災。


參考文獻

  1. Ven Te Chow, David R. Maidment, Larry W. Mays (1988). Applied Hydrology. Singapore. McGraw-Hill Book Co.
  2. 林昀靜、盧孟平(2010)。2009年極端降雨事件監測與分析。http://photino.cwb.gov.tw/rdcweb/lib/cd/cd01conf/load/CLM_M-III-03.pdf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