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漿

衝擊擺

衝擊擺 (Ballistic Pendulum)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簡裕峰

衝擊擺是一個用以測量射體速度的裝置。它是由英國軍事科學家班傑明・羅賓斯 (Benjamin Robins) 於他有名的著作,《砲彈新原理》 (New Principles of Gunnery) 中首次提出。在這本書中,羅賓斯運用衝擊擺來測量子彈的速度,並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轟動。衝擊擺的裝置十分地簡單,卻是動量守恆原理的一個重要展現。如今衝擊擺已被其他更精確的射體速度測量裝置取代,卻依舊出現在課堂上,演示著動量的概念。

未來燃料(一)世上最大核融合計畫面臨關鍵時刻

未來燃料(一)世上最大核融合計畫面臨關鍵時刻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 周愛鵑編譯/淡江大學化學系 王文竹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BBC NEWS 2013年8月7日訊《’Critical phase’ for Iter fusion dream》

p1-1

核融合反應爐的運行原理是師法於太陽。(圖片來源:BBC NEWS)

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卡達拉舍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計畫中,反應爐約一百萬個組件中的第一個正在進行交貨。

經過長期延宕及巨額經費增加之紛擾後,目前的工程約晚了兩年。為了配合遲到的關鍵組件,還得變更主建築的結構設計。

研究機構的副主任大衛坎貝爾(David Campbell)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說:「不容諱言,情況實在令人沮喪,但我們現在正盡全力彌補所浪費的時間。這個計畫真令人振奮,讓你充滿幹勁的去做,我們都等不及看到核融合反應成功的那一天。渡過初期的設計問題及早期的協調困難,我們現在更有信心在期限內完成計畫了!」

從50年代起,核融合提供了一個無限能源的夢想-師法於供應太陽大火球能量的程序,就是以兩個氫作為燃料。最具吸引力的是結合了便宜的燃料氫、低輻射廢料及不釋出溫室氣體等優點。但是,如何操作核融合的極端條件,還有如何從反應中把龐大的能量提取出來,都仍然是技術上的具大挑戰。事實上,就因為核融合的技術太困難,讓這個概念已經「紙上談兵」了30多年。

電漿的溫度(Temperatures)

電漿的溫度(Temperatures)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二年級阮鏞蔘/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王俊乃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電漿溫度常常是以凱氏溫標 kelvins 或是電子伏特 electronvolts 來量度,同時也是每個粒子作熱運動能量的非正式測量。就算在馬克士威能量分布方程式中發現有明顯差異,好比處於紫外線、高能粒子或是強大電場的影響下,電子間依然幾近於熱平衡 thermal equilibrium,而可以被相對完整的測量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