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防災社區操作方法

防災社區操作方法 (An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Disaster Resistant Community)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簡槙德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提高災害發生率與災害強度。以近年台灣發生重大災害的情況可知,災害發生時要完全依賴政府部門或外界協助救災是有困難的,社區是災害防救體系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環,應建立社區之「自救而後人救」的觀念,避免災時因等待救援時間,反而錯失可能脫離危險之機率,有鑑於此,推動防災社區是必須的。

然而,防災社區應如何推動,內容包含以下 10 項課程與活動:

竹圍農舍與防災的關聯性

竹圍農舍與防災的關聯性(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house With Bamboo Enclosur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簡槙德

傳統竹圍農舍是宜蘭的特色景觀,散布於廣大的蘭陽平原水田中間,點綴成一片美麗的風景。竹圍農舍除了扮演「水與綠」的生態功能之外,更富有防災的意義。

竹圍農舍綠籬以竹林為大宗,常見「烏腳綠竹」、「風尾竹」、「觀音竹」等,並伴隨其餘喬木、灌木植物等綠籬,竹子葉大可遮擋雨水,且成竹高度可達六公尺不等,其枝幹柔軟具彈性,抗彎效果佳,可抵擋強風而不易折斷。故宜蘭傳統務農居民,將住宅建設於自家水田中央,用綠籬作為天然圍牆,以區隔住家內外空間,並具防風及擋雨的效果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The Importance of Evacuation Shelter – The Case Study of Unosumai Area Prevention Center in Kamaishi City, Iwate County, Japan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時 46 分,日本發生芮氏規模 9.0 強震(簡稱東日本大震災),造成日本東部地區(北海道、東北、關東地區)多處受災,伴隨而來的強烈海嘯襲擊岩手縣、福島縣、宮城縣,造成沿海城市、設施、土地等嚴重損毀。傷亡方面,15,889 人死亡、2,609 人失蹤、6,152 人受傷,其中以宮城縣最為嚴重,死亡、失蹤人數近 11,000 人。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To Achieve Indoor Visu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 by Daylighting Design for Green Building)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李銘祥

綠建築一直是被關注的重要議題,”綠”不僅僅代表使用綠色植物為建築調節溫度達到能源節約與裝飾的效果,也代表利用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的使用,降低對環境與生態的衝擊。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BCSD 統計[1],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佔約全球能源使用的 40%,而商業建築所使用的電量佔總電能使用量中的約 35-50 %,其中將電使用在照明以維持室內視覺舒適上又佔了不少電量,若能善用自然採光並減少人造照明的使用頻率,便可以降低電能的消耗量,長期累積下來所節省的能源,可降低核能發電時所產生的核廢料或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也能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簡義杰

何謂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or artificial recharge) 係以工程的手段,將截留雨水、暴雨逕流與經過初步處理之生活污水等水源,以注入井或土壤滲濾的方式補充地下含水層,利用土壤滲濾及(或)含水層中的淨化機制,達成處理、儲存與再利用水資源的目的 (Bouwer, 2002; Dillon, 2005; Regnery et al., 2013)。

此方法又稱為 artificial recharge、enhanced recharge、water banking 與 sustainable underground storage 等。地下水人工補注技術的應用在歐洲及美國已分別有 100 年及 50 年,澳洲近年來也積極評估此方法以紓解水資源逐漸短缺的壓力。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The Rainfall Warning Standard in Taiwa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楊政玹

「因受鋒面影響,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雨特報……」、「對流雲系旺盛,高雄山區發布豪雨特報……」,大家是否曾在新聞或是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報導呢?你是否曾經注意到其實氣象局發布的警特報中,除了「大雨特報」或「豪雨特報」之外,還有「大豪雨」以及「超大豪雨」兩種不同的等級?今天就是要來告訴大家,臺灣是如何對降雨進行分級,而各級的降雨又會對大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土壤液化之工程面向

土壤液化之工程面向 (Soil liquefaction from engineering aspects)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楊翔文

土壤液化 (soil liquefaction) 如其名就是土壤從本來固化狀態轉化成液化,失去原有的承載力,造成噴沙、流沙、地陷等現象,使建築物損毀、下陷,大多是因地震造成,1999 年發生的 921 大地震,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皆發生大規模土壤液化事件。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蕭元瑄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對水感到敏感的都市設計,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與水共生的都市設計。而這個計畫是由澳洲提出相似於低衝擊開發的理念。因為澳洲長年為水資源問題所苦,原本降雨量就不豐沛,再加上持續的沙漠化,讓降雨更為珍貴,但隨這氣候變遷而越發集中的降雨量,更造成從前少見的水患。因此,以水為中心概念去做規劃和設計,而非以人類萬能的想法面對,WSUD 正是澳洲長年面對這些問題後提出的最好實踐方法。

認識土砂災害

認識土砂災害(Introduction of Sediment Hazards)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廣義的土砂災害泛指地表的岩塊或土壤因為外力作用(例如:地震、豪雨)產生移動而侵害人類活動,造成人命財產的損失。為了減少土砂災害的產生或減緩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相關單位首先定義土砂災害的類型,再針對各類型的土砂災害提出防治的方法,以及災害預警的機制。然而不同單位所定義出來的土砂災害類型不盡相同,以中央地質調查所、水土保持局、內政部營建署與臺北市政府等四個單位為例,對土砂災害就有超過三種定義,且針對各類型災害的應變程序也沒有共識,因此當災害發生時,中央與地方在防救災的溝通與協調上可能因此出現困難。

為了讓民眾更能認識土砂災害,本文參考國內外土砂災害相關文獻,由地表物質的搬運方式、運動速度及型態的不同,將土砂災害分成山崩、地滑及土石流三大類。

認識擋土牆之生態工法

認識擋土牆之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of Retaining walls)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陳鵬元

為了降低工程開發對於環境產生的衝擊,在環境工程方面對於生態工法越趨重視,尤其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避免環境破壞才是維持永續發展的上上之道。以擋土牆為例,由於地形上的限制,我們常常被迫在山坡地形上開闢道路,卻截斷坡地的完整,衍生土石崩落的風險。因此以擋土牆補強坡地的強度,但是一般的擋土牆不僅外觀不佳,對於環境也會產生破壞。因此除了傳統的擋土牆等之外,也發展出其他不同種類結合生態工法的擋土牆。為了讓大家對它們能有更多的認識,以下我們將對於較主流的重力式種類簡單介紹。(關於重力式擋土牆的介紹可參考「擋土牆」篇。)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