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珍惜資源、生活節能、永續發展 (環境友善、外部成本)、國際行動

廢水回收的魔法棒:薄膜技術

廢水回收的魔法棒:薄膜技術 (The Magic Wand of Waste Water Recycle : The Membrane Technology)
臺電綜合研究所研究專員 傅弼豊

前言

因為地球暖化造成全球極端氣候,使得水資源的旱澇不均現象更加明顯,另外也因為工業文明的普遍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對於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迫切,所以對於水資源如何有效的應用及回收再利用,已經變成近年來全世界上相當熱門的議題。

拆壩後河道變動

拆壩後河道變動(The Channel Evolution after Dam Removal)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 朱家駒

水庫對於近代文明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地位,除提供我們一般民生用水,有些還具有灌溉、發電、或是防洪等功能,石門水庫就是一座多功能的水庫。水庫庫容因淤積的關係會逐漸降低, 泥砂淤積讓也因為土壓力的關係使壩結構的安全性下降;另一方面,壩體的存在阻斷當地生物連結,因此近年來逐漸有移除壩體的案例與需求出現,若是移除壩體後對上下游河道的影響有一定的效益而不會無法接受的負面影響,拆壩就會是可以考慮恢復原有河川樣貌的重要手段。

認識堤防

認識堤防 (Green Roof)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徐偉哲

為什麼我們需要堤防?

臺灣平地面積小、人口稠密,隨著經濟蓬勃發展,土地利用率相當高,與河爭地的情況隨處可見。然而每年臺灣易受豪雨、颱風等災害威脅,大量雨水匯入河流,造成河流沿岸氾濫。為了避免水患影響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築堤防是快速且有效率的保護方式之一。

認識浮動住宅

認識浮動住宅 (Introduction of floating houses)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荷蘭是眾所皆知的低地國,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國土低於海平面,過去荷蘭政府因為過剩的人口填海造陸,因為需要不斷的抽取海水,耗費了許多能源以及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對環境造成不小衝擊,引起環衛人士的反彈,也因此逐漸有建築師開始研究水上住宅的可能性,發展至今荷蘭已經有數十個水上社區,其中又以 IJburg 水上住宅群為代表(如圖一所示)。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The Importance of Evacuation Shelter – The Case Study of Unosumai Area Prevention Center in Kamaishi City, Iwate County, Japan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時 46 分,日本發生芮氏規模 9.0 強震(簡稱東日本大震災),造成日本東部地區(北海道、東北、關東地區)多處受災,伴隨而來的強烈海嘯襲擊岩手縣、福島縣、宮城縣,造成沿海城市、設施、土地等嚴重損毀。傷亡方面,15,889 人死亡、2,609 人失蹤、6,152 人受傷,其中以宮城縣最為嚴重,死亡、失蹤人數近 11,000 人。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To Achieve Indoor Visu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 by Daylighting Design for Green Building)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李銘祥

綠建築一直是被關注的重要議題,”綠”不僅僅代表使用綠色植物為建築調節溫度達到能源節約與裝飾的效果,也代表利用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的使用,降低對環境與生態的衝擊。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BCSD 統計[1],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佔約全球能源使用的 40%,而商業建築所使用的電量佔總電能使用量中的約 35-50 %,其中將電使用在照明以維持室內視覺舒適上又佔了不少電量,若能善用自然採光並減少人造照明的使用頻率,便可以降低電能的消耗量,長期累積下來所節省的能源,可降低核能發電時所產生的核廢料或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也能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簡義杰

何謂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or artificial recharge) 係以工程的手段,將截留雨水、暴雨逕流與經過初步處理之生活污水等水源,以注入井或土壤滲濾的方式補充地下含水層,利用土壤滲濾及(或)含水層中的淨化機制,達成處理、儲存與再利用水資源的目的 (Bouwer, 2002; Dillon, 2005; Regnery et al., 2013)。

此方法又稱為 artificial recharge、enhanced recharge、water banking 與 sustainable underground storage 等。地下水人工補注技術的應用在歐洲及美國已分別有 100 年及 50 年,澳洲近年來也積極評估此方法以紓解水資源逐漸短缺的壓力。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The Rainfall Warning Standard in Taiwa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楊政玹

「因受鋒面影響,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雨特報……」、「對流雲系旺盛,高雄山區發布豪雨特報……」,大家是否曾在新聞或是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報導呢?你是否曾經注意到其實氣象局發布的警特報中,除了「大雨特報」或「豪雨特報」之外,還有「大豪雨」以及「超大豪雨」兩種不同的等級?今天就是要來告訴大家,臺灣是如何對降雨進行分級,而各級的降雨又會對大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蕭元瑄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對水感到敏感的都市設計,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與水共生的都市設計。而這個計畫是由澳洲提出相似於低衝擊開發的理念。因為澳洲長年為水資源問題所苦,原本降雨量就不豐沛,再加上持續的沙漠化,讓降雨更為珍貴,但隨這氣候變遷而越發集中的降雨量,更造成從前少見的水患。因此,以水為中心概念去做規劃和設計,而非以人類萬能的想法面對,WSUD 正是澳洲長年面對這些問題後提出的最好實踐方法。

節能設計:看老照片跟阿公阿嬤學節能生活!

節能設計:看老照片跟阿公阿嬤學節能生活!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Learning Green building from last gener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營管組博士 蔡明達

在看了很多又漂亮又摩登的綠建築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綠建築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在上一篇文章「綠建築的每一面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3257)」中,我就想提醒大家,咱們的老祖宗就很很瞭要怎麼住的自然又低碳。

現代的建商蓋房子往往不太注意房屋的東南西北,也不太注意窗戶的大小,反正住進去的人覺得很熱,那就多開點冷氣吧。但如果你住的房子就是這樣,那要怎麼辦呢?或許外婆家的老照片(圖一)可以給我們一些靈感。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