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理

電子傳遞鏈 細胞代謝 訊息傳遞 細胞凋亡 細胞週期 細胞移行 維生素 抗氧化

G蛋白質耦合受體-2(G protein couple receptor)

G蛋白質耦合受體-2(G protein couple receptor)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岳威廷碩士

G蛋白耦合受體是細胞表面種類上最多的一類受體,透過名為G蛋白的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作用將外來訊息傳遞進入細胞。目前有將近1000種G蛋白耦合受體已經被發現,可分別與類花生酸(eicosanoid)、多種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胜肽(neuropeptide)和胜肽荷爾蒙(peptide hormone)等的訊息分子結合。再者,感光細胞中的視紫紅質也是一種G蛋白耦合受體,可以被光所激活。由於G蛋白耦合受體參與很多生理反應,目前已知,大約40%的現代藥物都與G蛋白耦合受體有關。

G蛋白耦合受體的研究最早建立在研究荷爾蒙如何調控環形ATP(cyclic ATP)。例如:當嗅神經的纖毛接收氣味分子時,會活化腺苷酸環化酶(adenylyl cyclase)及增加環狀腺苷單磷酸(cAMP),除此之外,這些反應的進行被發現是需要鳥苷三磷酸(GTP)的參與,這些結果指向氣味分子會經由活化細胞膜上的G蛋白耦合受體活化腺苷酸環化酶導致環狀腺苷單磷酸的增加,而環狀腺苷單磷酸的增加則會開啟鈉離子通道(Na+ channel),開啟神經訊號傳導。

G蛋白

G蛋白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岳威廷碩士

G蛋白是鳥苷酸結合蛋白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的簡稱,是由三個不同分別被命名為α、β及γ的次單元所構成,所以G蛋白也被稱為異源三質型G蛋白(為了和其他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做區別)。α次單元會透過和嘌呤核甘酸結合來調控G蛋白的活性:當α次單元和鳥苷雙磷酸 (GDP) 結合時,會和β及γ次單元形成耦合體,此時G蛋白呈現未活化狀態;當G蛋白耦合受體接上訊號分子後,會造成α次單元的GDP被GTP置換而活化α次單元,接著使α次單元和β/γ次單元分離,活化後的α次單元和β/γ次單元會各自開啟下游的訊息傳遞機制。

fig1

G蛋白耦合受體作用機制示意簡圖。(岳威廷繪圖)

內噬作用

內噬作用 (Endocytosi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胡琬琳學士

內噬作用又可稱作胞吞作用,$$\mathrm{endo-}$$在胞內之意,$$\mathrm{-cytosis-}$$吞食之意,顧名思義大抵可解釋為吞入胞內。胞吞作用是一種物質不需穿越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內的運輸過程,因為大部分的重要物質(例如:蛋白質)為大分子且具有極性,無法任意穿過親水性的細胞質或是細胞膜運輸進入細胞內。藉由細胞膜的內凹以及細胞膜的融合使膜內產小囊泡,不同的產生囊泡運輸機制決定其為何種類型內噬作用。

早年衰老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早年衰老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103學年碩士生陳偉民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故事中,男主角一出生就有著衰老的臉龐及身軀。在現實世界中有著相似的突變性疾病,有一群小孩子在出生後,身體便會出現衰老的病徵。

其中最為典型的疾病稱作早年衰老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簡稱早衰症。只有幾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得到此病,得病者在出生約一年左右便會出現發育遲緩或是類似老人的症狀,如動脈硬化、身軀小而虛弱。罹患此種疾病的小孩平均壽命小於 $$15$$ 歲。

fig1

早年衰老症候群:圖為罹患早衰症的一名女童(A)。病患體內細胞的細胞核形狀扭曲變形(C),與正常的細胞核形狀差異很大(B)。
(來源:Scaffidi, P. (2005). The Cell Nucleus and Aging: Tantalizing Clues and Hopeful Promises. Plos Biology. 3(11): e395. oi:10.1371/journal.pbio.0030395)

造血作用(Hematopoiesis)

造血作用(Hematopoiesi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何亞軒碩士

脊椎動物體內,所有種類的血球細胞,包含了淋巴球、單核球、紅血球、血小板等,都是源自於具有多功能性(multi-potent)的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特化而成。造血幹細胞普遍存在於生物體的骨髓、肝臟,以及臍帶血當中,主要有兩個重要的功能,分別為「自我更新(self-renewal)」,以及「細胞特化(lineage commitment)」。

57136_p1

造血作用 (圖片來源:翻譯自Hematopoiesis simp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ematopoiesis#mediaviewer/File:Hematopoiesis_simple.svg)

自我更新(self-renewal),是指幹細胞能不斷分裂,並永久保持在俱有分化成其他種類細胞的能力。造血幹細胞在體內,由於不斷的進行自我更新,因此,能夠源源不絕地產生動物體所需的各類型血球細胞。

Wnt訊息傳遞路徑

Wnt訊息傳遞路徑 (Wnt signaling pathway)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01級岳威廷

Wnt 蛋白質最早被發現在果蠅的突變品系,這群果蠅的表現型為缺翅型,也因此把此種品系命名為 wingless,而此缺失的蛋白質就被命名為 wingless,但後來經研究發現此基因其實和小鼠的原致癌基因(proto oncogene) int 為同源基因,因此就將這同一群基因命名為 Wnt superfamily。

Wnt 訊息傳遞路徑在動物的分子演化過程中屬於高度保守,目前科學家總共發現 $$13$$ 種不同種類的 Wnt 蛋白質,每種 Wnt 在生物體扮演的角色都不同,而不同種類的 Wnt 蛋白質也會開啟不同的 Wnt 訊息傳遞路徑。

根據路徑開啟時 $$\beta$$-catenin參與的有無,Wnt 訊息傳遞路徑可被分類為典型 Wnt 傳遞路徑(canonical Wnt pathway)及非典型 Wnt 訊息傳遞路徑(non-canonical Wnt pathway),而非典型傳遞路徑又可再被細分為細胞平面極性路徑(cell-planer polarity pathway)以及鈣離子路徑($$\mathrm{Ca^{2+}}$$ pathway)。

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織型變機制(The Mechanism of Tissue Morphogenesis during Embryo Development)

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織型變機制(The Mechanism of Tissue Morphogenesis during Embryo Development)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98級陳政儀碩士

動物的體制,由簡單的細胞,以不同立體方向組合構成組織、器官,最後建構成完整個體。細胞分裂參與了大部分的發育過程,而有方向性的細胞分裂能夠使組織向外延伸,改變個體的構型。另外相鄰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對位置改變,同樣扮演著型塑體態的重要角色。發育過程的組織型變主要以三種方式完成:細胞移動(cell migration)、細胞形狀改變(cell shape change)、細胞排序改變(cell rearrangement)(圖一)。

fig1

圖一、型態生成過程中的細胞移動方式。A:細胞移動(cell migration)。B:細胞形狀改變(cell shape change)。C:細胞排序改變(cell rearrangement)。(Wallingford, Fraser, & Harland, 2002)

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黃盟元博士

$$\mathrm{NO}$$ 主要的生物化學反應有氧化、硝化(加入 $$\mathrm{NO_2}$$)、亞硝化(加入 $$\mathrm{NO^+}$$)及亞硝基化($$\mathrm{NO}$$)幾種。

生物學家在一氧化氮($$\mathrm{NO}$$)及其代謝產物的深入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新名詞「活性氮(RNS)」,RNS 包括各種各樣從 $$\mathrm{NO}$$ 所衍生而出的物質,就像活性氧(ROS)一樣,RNS的產生來自生物自由基的相互作用。

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 ─ 下

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 (Free radical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
臺中市雙十國中自然領域王淑卿教師

連結: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Free radical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上

人體每天約需 $$2000$$~$$3600$$ 仟卡的能量供生命活動之需,能量來源是粒線體內進行的呼吸作用。在這氧化產能過程中會自然產生的許多自由基,在年輕時,體內因有較好的自由基中和系統,自由基造成的影響較小。然而,自由基修補系統的功能隨著年紀增加逐漸下降,體內因此較容易遭受自由基傷害。

常見自由基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有如下:

  1. 高血壓、動脈硬化症、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自由基造成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的氧化,產生脂質過氧化自由基堆積在動脈內,導致心肌梗塞與中風。
  2. 白內障:光化學的變化產生自由基,造成水晶體的氧化,引起水晶體的脂肪質與蛋白質病變,而形成白內障。
  3. 癌症:自由基導致基因突變,造成細胞的惡性繁殖或腺體分泌異常。
  4. 老化:自由基與細胞內的大分子如 DNA、蛋白質、脂質、細胞、組織等結合,造成外表皮膚失去光澤及彈性,並出現皺紋,或者體內生理機能的退化,而導致衰老。
  5. 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骨質疏鬆症、關節炎、痛風、腎臟病、肝病、腎臟病、肝病、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前列腺病變、性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甚至 AIDS 的感染與發作,均證實與自由基有密切關聯。

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 ─ 上

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 (Free radical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上
臺中市雙十國中自然領域王淑卿教師

自由基(free radical)又稱游離基或稱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指能獨立存在並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不成對電子的離子、原子或分子。

生物組織細胞必須仰賴粒線體進行呼吸作用以獲得能量,在氧化的反應過程約有 \(2\sim 3\%\) 的氧氣會變成活性氧化物。氧氣在代謝過程會因多得到一個電子不成對而形成極活潑不穩定的超氧化物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