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組織器官

維管束、生長點、表皮、支持組織、癒傷組織、色質體

花藥—下

花藥(Anther)—下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 周林

連結:花藥—上

當雄性配子體(小配子體)要形成時,必須先經過兩個階段:小孢子形成階段以及小配子形成階段。小孢子形成階段由孢源細胞形成開始,小孢子的形成結束,發生的部位在花藥的花粉囊中。

蟲癭(Insect Gall)

蟲癭(Insect Gall)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黃盟元博士後研究

癭(gall)是因為外來生物刺激,引起植物產生不正常生長及分化的組織,造成癭產生的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植物、原生動物、線蟲、蟎蜱與昆蟲,而昆蟲為主要的造癭生物類群。昆蟲所刺激產生的癭稱為蟲癭,它是自然界中擴展表型(extendedphenotypes)現象中非常特殊的例子,雖然癭靠寄主植物組織而構成,但是調控機制卻受到昆蟲的影響。

寄主植物產生蟲癭的器官,從莖、葉、葉柄、芽、花、果等部位皆有發現,有些種類的蟲癭會同時發生於不同器官上,但接近百分之九十的蟲癭顯現有造癭部位專一(specific)的傾向,且超過65%是發生在葉片;而臺灣出現蟲癭的寄主植物已記錄多種,其中樟科植物無論蟲癭種類或寄主植物種類均佔最大比例。

昆蟲刺激植物產生蟲癭的調控機制目前並不十分清楚,研究中發現可能受到包含胺基酸、蛋白質、酚酸化合物、植物生長激素等的誘導,或是植物組織內基因受到昆蟲的調控改變。造癭昆蟲對其寄主植物組織造成的影響,包括組織中化學組成的改變,例如葉綠素、丹寧酸、花青素、類黃酮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醣類、氨基酸和蛋白質等;水解酵素的表現,例如蛋白酶的表現;色素蛋白複合體的缺失,例如蟲癭葉綠體類囊膜上光系統的蛋白質產生缺失現象;光合作用機制的損傷,例如光合酵素含量產生變化;引起植物的過敏反應;及植物的防禦機制受到改變。

癒傷組織的形成(Callus)

癒傷組織的形成(Callus)
台中市立向上國民中學自然領域郭章儀老師/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植物體具有分化活性的細胞僅限於莖頂或根尖分生組織周圍特定區域,由莖頂而下或由根尖而上,細胞分裂活性逐漸減少終至停止,分裂出的新細胞則開始進行分化。若調節細胞分裂轉變成細胞分化的方式遭受干擾,則細胞將不斷分裂,而不分化的現象因素很多,如遺傳性腫瘤、病毒引起。

此外,受傷可使植物細胞產生腫瘤:在傷口部位首先形成癒傷組織(callus)是傷害後常有的現象,接著腫瘤由癒傷組織中長出。其區別為癒傷組織的細胞呈平周分裂,而腫瘤細胞的分裂則無方向性。

癒傷組織(callus或wound tissue)由薄壁細胞構成,它可以在根或莖受傷的表面上(或下)快速形成,callus可能由韌皮部、皮層或髓(rays)處的薄壁細胞分裂形成,但主要還是由形成層產生。這群薄壁細胞的最外層細胞可能木栓化或在外面形成一圈周皮(periderm),在這層保護組織的下面會有一個新的形成層來形成新的維管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