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應用:科技、工程、政策

管理策略(中水、濕地維護)、環境工法、防災工程與策略、替代能源與綠色能源

拆壩後河道變動

拆壩後河道變動(The Channel Evolution after Dam Removal)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 朱家駒

水庫對於近代文明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地位,除提供我們一般民生用水,有些還具有灌溉、發電、或是防洪等功能,石門水庫就是一座多功能的水庫。水庫庫容因淤積的關係會逐漸降低, 泥砂淤積讓也因為土壓力的關係使壩結構的安全性下降;另一方面,壩體的存在阻斷當地生物連結,因此近年來逐漸有移除壩體的案例與需求出現,若是移除壩體後對上下游河道的影響有一定的效益而不會無法接受的負面影響,拆壩就會是可以考慮恢復原有河川樣貌的重要手段。

認識堤防

認識堤防 (Green Roof)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徐偉哲

為什麼我們需要堤防?

臺灣平地面積小、人口稠密,隨著經濟蓬勃發展,土地利用率相當高,與河爭地的情況隨處可見。然而每年臺灣易受豪雨、颱風等災害威脅,大量雨水匯入河流,造成河流沿岸氾濫。為了避免水患影響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築堤防是快速且有效率的保護方式之一。

廚餘發電的原理及實際案例

廚餘發電的原理及實際案例(Generate Power by using Food Waste)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垃圾的處理在近幾年被視為相當重要的環保議題,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品質逐漸提高,而在享受資源的同時,卻也不知不覺製造了許多垃圾,污染了環境。一般而言垃圾可被分成幾個類別,包括:不可回收、廚餘、塑膠、玻璃等等,處理方式有垃圾焚化或是資源回收等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垃圾的處理在技術上也有許多重大的突破,例如目前有許多國家已經利用焚燒垃圾來發電,產生的再生能源可供給部分住宅用電,比較可惜的是這些具有發電功能的新式焚化爐僅限於處理可燃垃圾,其他像是廚餘等不能被焚化或回收的垃圾,最後還是透過掩埋的方式處理。

瑞典自動化真空垃圾收集系統

瑞典自動化真空垃圾收集系統 (Sweden Automated Vacuum Waste Collection System)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全球綠色經濟指數排名第一的瑞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都看得出政府綠色政策的落實,以及民眾強烈的環保意識。自 1960 年代開始,瑞典即採用相當先進的「真空管道垃圾自動收集系統」處理居家垃圾,這個系統可以自動把垃圾從各社區的垃圾桶透過地下管線運送到市郊外的垃圾處理廠,再進行後續處理(圖一)。以環保的角度來看,由於不使用車輛運送垃圾,可以降低運輸過程中廢棄的排放,減少空氣汙染,另一方面,因為清運垃圾作業全面地下化、自動化,可因此維持市容的整潔。

邁向無油國家 – 瑞典的綠色交通策略

邁向無油國家 – 瑞典的綠色交通策略 (Sweden Green Transportation Practice)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瑞典是世界綠色能源使用率第一的國家,瑞典政府於西元 2006 年宣布將於西元 2020 年成為無油國家,也就是到時候全面使用替代能源及再生能源。這個曾經是歐洲石油使用量第二多的國家,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機(西元 1973 年)後,便全力發展水力發電、沼氣發電等再生能源。西元 2005 年,瑞典投資開發的沼氣動力火車正式營運(圖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沼氣作為客運火車動力的國家;而瑞典的公車也全部採用生質燃料(圖二),使用向日葵、食用餿油、大豆與油麻菜仔等原料提煉出的燃料做為公路客運的動力,可見其綠色能源政策已經應用於交通運輸,並獲得相當的成效。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The Importance of Evacuation Shelter – The Case Study of Unosumai Area Prevention Center in Kamaishi City, Iwate County, Japan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時 46 分,日本發生芮氏規模 9.0 強震(簡稱東日本大震災),造成日本東部地區(北海道、東北、關東地區)多處受災,伴隨而來的強烈海嘯襲擊岩手縣、福島縣、宮城縣,造成沿海城市、設施、土地等嚴重損毀。傷亡方面,15,889 人死亡、2,609 人失蹤、6,152 人受傷,其中以宮城縣最為嚴重,死亡、失蹤人數近 11,000 人。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綠建築:採光設計對室內視覺舒適影響與能源節約 (To Achieve Indoor Visu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 by Daylighting Design for Green Building)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李銘祥

綠建築一直是被關注的重要議題,”綠”不僅僅代表使用綠色植物為建築調節溫度達到能源節約與裝飾的效果,也代表利用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的使用,降低對環境與生態的衝擊。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WBCSD 統計[1],建築物的能源使用佔約全球能源使用的 40%,而商業建築所使用的電量佔總電能使用量中的約 35-50 %,其中將電使用在照明以維持室內視覺舒適上又佔了不少電量,若能善用自然採光並減少人造照明的使用頻率,便可以降低電能的消耗量,長期累積下來所節省的能源,可降低核能發電時所產生的核廢料或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也能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簡義杰

何謂地下水人工補注?

地下水人工補注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MAR) or artificial recharge) 係以工程的手段,將截留雨水、暴雨逕流與經過初步處理之生活污水等水源,以注入井或土壤滲濾的方式補充地下含水層,利用土壤滲濾及(或)含水層中的淨化機制,達成處理、儲存與再利用水資源的目的 (Bouwer, 2002; Dillon, 2005; Regnery et al., 2013)。

此方法又稱為 artificial recharge、enhanced recharge、water banking 與 sustainable underground storage 等。地下水人工補注技術的應用在歐洲及美國已分別有 100 年及 50 年,澳洲近年來也積極評估此方法以紓解水資源逐漸短缺的壓力。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降雨分級 – 大雨豪雨傻傻分不清 (The Rainfall Warning Standard in Taiwa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楊政玹

「因受鋒面影響,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雨特報……」、「對流雲系旺盛,高雄山區發布豪雨特報……」,大家是否曾在新聞或是報紙上,看到類似的報導呢?你是否曾經注意到其實氣象局發布的警特報中,除了「大雨特報」或「豪雨特報」之外,還有「大豪雨」以及「超大豪雨」兩種不同的等級?今天就是要來告訴大家,臺灣是如何對降雨進行分級,而各級的降雨又會對大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蕭元瑄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對水感到敏感的都市設計,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與水共生的都市設計。而這個計畫是由澳洲提出相似於低衝擊開發的理念。因為澳洲長年為水資源問題所苦,原本降雨量就不豐沛,再加上持續的沙漠化,讓降雨更為珍貴,但隨這氣候變遷而越發集中的降雨量,更造成從前少見的水患。因此,以水為中心概念去做規劃和設計,而非以人類萬能的想法面對,WSUD 正是澳洲長年面對這些問題後提出的最好實踐方法。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