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反應

酸、鹼、水的解離、酸鹼理論、酸鹼度、指示劑、酸鹼中和、緩衝溶液

布羅斯特-羅瑞學說

布羅斯特-羅瑞學說 (Brønsted-Lowry theor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在十九世紀末由阿瑞尼士(S. Arrhenius)提出解離說,並在學說中解釋各種水溶液的酸鹼性質。但是因阿瑞尼士的酸鹼定義僅適用於水溶液,所以到了 1923 年,布羅斯特(J. N. Brønsted)和羅瑞(M. Lowry)在幾個月之內分別先後出版了相同酸鹼理論,將酸鹼學說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固態或氣態等非水溶液的反應。因此就將這套較廣泛的理論用他們倆個人名字命名,稱為布羅斯特-羅瑞學說,也可稱為布-羅學說(Brønsted-Lowry theory)。

酸鹼度計

酸鹼度計(pH Meter)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化學科歐惠郡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精確的氫離子濃度或所謂的pH值,必須用酸鹼度計,即pH儀(pH meter)進行測量。pH儀的基本設備共分三個部份:參考電極(reference electrode)、薄膜指示電極(membrane indicator electrode)又名離子選擇電極及內電阻甚高的電位測定裝置(potential measuring device)。

因為無法測量絕對電位,而只能測量兩電位間的〝差〞值,所以需要用已知固定電位的半反應當作參考電極,來測量其它反應的相對電位值。標準氫電極是利用氫的還原半反應作電位的標準,但是它使用時必須維持一大氣壓的氫氣壓力、1 M的氫離子濃度,而且氫氣又有易燃的危險性,使用與攜帶都不太便利,故多半改用甘汞電極(calomel electrode)或銀-氯化銀電極(silver /silver chloride electrode)代替。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