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合反應

比吉內利反應

比吉內利反應 (Biginelli Reactio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呂嘉瑋

此反應是由義大利化學家 Pietro Biginelli 於 1893 年提出。Pietro Biginelli 於 1860 年 7 月 25 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皮埃蒙特薩丁島 (Piedmont-Sardinia)。就讀都靈大學 (University of Turin) 時,曾向當時著名的化學家 Icilio Guareschi 教授學習。

1891 年,Biginelli 開始在佛羅倫斯大學 (University of Florence) 的實驗室工作。2 年後,即 1893 年他發表合成嘧啶的方法,稱為比吉內利反應 (Biginelli reaction)。

曼尼希反應

曼尼希反應 (Mannich reactio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生 陳依如

卡爾・曼尼希 (Carl Ulrich Franz Mannich) 是德國的化學家,1877 年於德國弗羅茨瓦夫出生,1947 年在卡爾斯魯厄去逝,享壽 69 歲。曼尼希高中沒有畢業就在柏林的藥廠實習,之後又重返校園,在 1903 年於巴塞爾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在哥廷根、法蘭克福以及柏林藥物化學系任教。

曼尼希主要研究酮鹼 (keto base)、乙醇鹼 (alcohol base) 以及哌啶 (piperidine)、罌粟鹼 (papaverine)、內酯 (lactone) 的衍生物。

克萊森縮合反應Claisen Condensation Reaction

克萊森縮合反應Claisen Condensation Reactio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博士生林欣慧

58198_p1

圖一

克萊森縮合反應又稱為克萊森酯類縮合反應,是由德國科學家 Rainer Ludwig Claisen (圖一)1在 1887 年所發表。

有別於傳統且廣為人知的有機酸加醇類在鹼性條件下進行反應可得到酯類化合物;克萊森縮合反應是將具有 $$\alpha$$(alfa)氫的酯類化合物在鹼性條件下進行兩個相同酯類分子的縮合反應進而獲得酮酸酯(keto ester)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