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動力學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下)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下) The misconceptio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邱智宏教授

連結: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二、碳酸水溶液中的反應

上面的例子發生在家庭的藥箱裏,接下來轉到廚房的冰箱中最常看到碳酸飲料,為了簡化討論,將添加的色素、香料及甜劑均排除,僅探討碳酸水溶液,即將 $$\mathrm{CO_2}$$ 溶在水中的反應。儘管 $$\mathrm{CO_2}$$ 溶在水中後會有微量的碳酸、碳酸氫根及氫離子產生如下:

$$\mathrm{CO_{2(aq)}+H_2O_{(l)}\rightleftharpoons H_2CO_{3(aq)}\rightleftharpoons H^+_{(aq)}+{HCO_3}^-_{(aq)}}$$ (式-3)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The misconceptio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邱智宏教授

在普通化學的課本中經常提到:一個化學反應的自由能變化量 $$(\Delta G)$$ 若小於 $$0$$ 時,則稱此反應為熱力學上能「自發性」反應的方程式(a thermodynamically spontaneous chemical reaction),反應有利於往生成物的方向移動。

但是此一自發性(spontaneous)的名詞,常造成學生認知上的迷失,誤認為這類反應不需外力的引導便能「即刻」的進行,事實上,生活四周便有許多反應的自由能小於 $$0$$,而反應物卻仍能穩定存在而不發生變化,有學者稱此類反應為動力學上的偏穩態(kinetically metastable),若無適當的誘因引發下,則此類反應仍能維持不反應,因此 $$\Delta G<0$$,僅為反應能即刻發生的條件之一,本文以大家耳熟能詳的雙氧水溶液及碳酸飲料為例,說明此二者均為動力學上的偏穩態,並澄清自發性反應並不一定能立即反應的概念。

利用平衡常數求取熱力學的數據-以PCl5的分解反應為例

利用平衡常數求取熱力學的數據-以PCl5的分解反應為例
(Obtaining the thermodynamic data from equilibrium constant – a case study in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PCl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有多項功能,大家都耳熟能詳,例如其數值的大小能判斷該反應在商業上有無開發價值,數值太小的反應,即使反應速率很快,達到平衡時產率依然很低,若貿然投資,恐將白忙一場;配合即時反應物及生成物的濃度,可以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已經達到平衡狀態;利用反應物的初始濃度,可以求出平衡時各物種的濃度。

化學反應原理
中間體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中間體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中間體 (Intermediates)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博士林雅凡/ 東京大學理學博士陳藹然責任編輯

最近臺灣學術團隊成功捕捉測量到「克里奇中間體」,並進一步發現此中間體在約千分之一秒內,就可能與水蒸氣分子產生反應。這個研究成果因為多項有價值的突破性發現,入選Science雜誌,成為大氣化學動力學的指標性研究之一。也因為這振奮人心的成果,使「克里奇中間體 (Criegee Intermediates,簡稱CIs)」成為科技界當紅炸子雞,媒體爭相報導,希望以最親民的語彙使普羅大眾能了解這項科學成就,其中有編採者以「快閃神祕分子」來描述「克里奇中間體」。

催化劑

催化劑 (Catalyst)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生陳佳翰/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催化劑(Catalyst)又稱觸媒,是一種以改變反應途徑的方式來影響反應活化能,藉以增快或減慢化學反應,但反應前後卻質量不變的物質。例如:某催化 劑A能降低反應活化能30 kJ/mol,則根據阿瑞尼亞士方程計算,在體溫37℃(310 K)下,反應速率約增快113540倍。

催化劑可分為三大類:
1. 均相觸媒或勻相觸媒(homogeneous catalyst)。此類催化劑與反應系統同一相態如液相或氣相,觸媒和反應物能均勻混合,因此在催化過程中並沒有受到觸媒與反應物接觸表面積大小的限 制。常見的酸催化酯化反應(acid-catalyzed esterification)即為在有機酸溶液中添加些許硫酸作為催化劑,使得羧酸基團(C(=O)(OH))上C=O的氧原子被質子(H+)活化形成活化錯合體(activated complex),醇的氧原子攻擊此活化錯合體中帶部份正電的碳原子,得到反應中間體(intermediate),最後脫去一分子水得到酯類(圖一)。

圖一、酸催化酯化反應的反應機構(reaction mechanism)。

活化能

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生丁柏傑/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讓化學反應發生所需的最低能量。活化能的大小等於反應活化障壁(Activation barrier)的高度,為一實驗參數,用來描述反應速率和溫度的關係。

氫氣在空氣中點火,會立即劇烈燃燒;但是鐵椅子生鏽,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發生的事情。由此可以了解,不同的化學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而化學家便以速率定律式(Rate law)來描述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以速率定律式的形式為:

rate=k [A]m[B]n

其中,[A] 和 [B] 為反應物的濃度,而上頭的指數項m與n,則描述了速率隨濃度的變化程度,須藉由實驗來量測。速率定律式中的k值,稱為反應速率常數(rate constant),k值越大代表反應速率越快。影響速率常數k值的因素有很多,如:反應系統的溫度、反應物之間碰撞的頻率,以及本文所要介紹的活化能等 等。

活化能這個名詞,最早是在1889年,由瑞典化學家阿瑞尼士(Svante Arrhenius)所提出。一個化學反應要發生,首要條件就是分子之間的碰撞;然而,並非所有的碰撞皆能促使反應進行。唯有擁有足夠能量的反應物分子進 行碰撞,使得分子內原子與原子的鍵結斷裂、重新組合後,化學反應才會發生。故讓反應進行所需的最低能量稱為活化能。

活化能,可以被想像成反應物與產物分別處於自己的最低能量狀態時,彼此間進行互相轉換的能量障礙(Energy barrier);如果無法越過這個障礙,反應便無法發生。(圖一)而反應的速率,也取決於能越過這個能量障礙的分子數目;這樣的分子數越多,反應速率也 就越快。

圖一、反應 A + B →C+D 的Ea示意圖。

【高瞻特輯-化學催化反應】如何增進催化劑活性(Catalyst Activity)

高瞻特輯-化學催化反應】如何增進催化劑活性(Catalyst Activity)
日本早稻田大學
室井髙城(Muroi Takashiro)教授撰寫/ 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李祐慈博士責任編輯

本系列文章譯自日本報導

對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而言,發展出超高效率的催化劑正是他們最大的夢想。這個願望短期內恐怕仍無法實現,但至少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許多資料,知道如何增進催化劑的活性。一步一步來,我們正朝著化學家的夢想邁進。

圖一:催化劑載體的形狀

金屬顆粒尺寸 (Metal Particle Size)

固態金屬催化反應中,化學反應是在奈米尺度的金屬表面進行。金屬顆粒越小,分散度越高,活性越大。市售鈀‧碳或鉑‧碳複合的催化劑顆粒尺寸約是直徑二至四奈米左右,亦即每個顆粒是由兩百到五百個原子聚集而成。我們的目標是合成出只由十三個原子立方最密堆積而成的最小顆粒。要達到這個目標,選擇恰當的金屬鹽類或金屬錯合物,以及找出最好的還原實驗條件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在液態氧化反應中,催化劑大小在十奈米左右活性最好。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action Rate)
國立林口高級中學化學科林明祥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東西吃不完怎辦?放到冰箱去避免食物腐敗;鎂帶放到加了酚酞的熱水裡,一下子鎂帶就冒泡且溶液變成桃紅色。兩者表面上看起來是完全沒有關係的事,實際上他們卻傳達了一個相同的概念:溫度影響了反應速率。十九世紀末瑞典化學家阿瑞尼士(Svante Arrhenius, 1859-1927)探討溫度與反應速率的關係,發現速率常數k(rate constant)的自然對數和絕對溫度T的倒數呈正比,又稱為「阿瑞尼士行為 (Arrhenius behavior)」。

ln k = b (1/T) + a   (a, b 常數)
上式積分得k=

A為頻率因子(frequency factor)和碰撞頻率與位相有關;Ea為反應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反應級數之測定

反應級數 (Order of Reaction)之測定
國立三重高級中學化學科許余任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化學反應的快慢是以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減少的量或產物增加的量作為判斷的依據。

簡單的反應A + B → C為例,
反應速率r = -d[A]/dt;

零級、一級與二級反應與半衰期

零級、一級與二級反應(Zero-Order、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Reactions)與半衰期(Half-life)
國立三重高級中學化學科許余任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零級反應(Zero-Order Reactions)

零級反應的速率與反應物的濃度無關,增加反應物的濃度不會增進反應速率。零級反應的典型例子很多是催化分解反應。零級反應的速率定律式(Rate law)為

(式一)     \(\displaystyle r=-\frac{d[A]}{dt}=k\)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