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物種豐富度

物種豐富度 (Species Richness)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 林彥瑾

為了研究特定區域內生物的種類、組成、分布及種間交互作用等生態現象,群聚生態學家時常需要描述該地區物種的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他們通常以物種豐富度 (species richness) 及物種均勻度 (species evenness) 兩者作為多樣性的基礎指標。

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林彥瑾

生物多樣性可從許多生物階層來探討,最常見的是從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三個面向。其中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或稱物種歧異度),指一群集(community,即在同一時間生活在同一空間內的各物種的集合)中的物種數量及相對個體數量,是生物多樣性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因此「物種多樣性」這個辭包含了物種豐富度 (species abundance / species richness) 及物種均勻度 (species evenness) 兩個概念:前者就是一地區的生物物種總數,物種數目越高、物種多樣性就越高;後者則是一地區內各物種的個體數量相對量,若物種間個體數目越相近(均勻),則物種多樣性越高。一般而言,物種多樣性越高的地區(圖一)物種間的交互作用越多,群集的穩定性(指物種數量及相對個體數量的波動程度和恢復力)通常會越高,但並非必定如此。

古生代 (Paleozoic Era) 晚期的植物世界

古生代 (Paleozoic Era) 晚期的植物世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所科學教育組任欣怡碩士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陸地上的植物相 1. 生長在沼澤的植物 植物在石炭紀佔有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它的名字「石炭紀」就可以知道。在這個時期,在沼澤區擁有大量的煤炭,而形成大量煤炭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大量的植物存在著。在這個時期沼澤上的植物大都是石松植物:鱗木跟封印木就屬於這類植物。而在這兩種植物的歷史紀錄相比之下,我們發現鱗木生長的比較好,因為有些鱗木可以生長到將近30公尺高。所以我們可以說石松植物支配著煤炭沼澤的生長環境。在晚石炭紀有大量的蕨狀種子植物存在。在這個時期的蕨狀種子植物大致上可分為: *矮小 叢密的植物 *似樹的大型植物 * Glossopteris(羊齒類) 2.擴展到高地的植物 有節類的蕨類在沼澤是找不到的,反而是要在高一點的地方才找的到。像這類的植物化石,我們可以較容易在堤岸或者是氾濫平原找到。在晚石炭紀的有節類植物,通常是屬於木賊植物。這種植物的特色就是其高度大約將近一公尺、有連結的樹幹與環狀葉的特性、還有水平生長的地底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