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相變化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Freezing-point Depress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台語有句俗諺形容有權勢有能力的人「喊水會結凍」,水真的這麼容易結冰嗎?也許純水是,其他的水溶液可不見得。英國的宗教家華特生(Richard Watson,1737-1816)在1771年時測量不同濃度鹽類水溶液的的凝固點,發現鹽類溶液凝固點的降低值和溶液含鹽量成正比,且相同重量但不同鹽類造成的水溶液凝固點下降值也不盡相同。到了1788年,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登(Charles Blagden,1748-1820)測量了氯化鈉、硝酸鉀、酒石酸鉀鈉、硫酸鎂、硫酸亞鐵等鹽類水溶液的凝固點,結果指出加入的鹽量和水溶液凝固點的降低值成簡單正比,稱為布拉格登定律(Blagden’s Law)。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與沸點升高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 (Freezing-point Depression)與沸點升高 (Boiling-point Elev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水溶液有很多特性,譬如具有滲透壓、高表面張力、凝固點和沸點與水不同等,18世紀時科學家就知道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與沸點比純水高。不只是只有水溶液,只要是含非揮發性溶質的溶液都會有這項特性。

蒸發與沸騰

蒸發 (Vaporization)與沸騰 (Boiling)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光彥/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元素或是化合物從固態或液態轉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再細分來說,從固態變成氣態叫昇華(sublimation),而從液態轉變成氣態有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

蒸發與沸騰(evaporation and boiling)

蒸發與沸騰(evaporation and boiling)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蒸發(evaporation)與沸騰(boiling)是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過程,在溫度未達到沸點之前,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相變過程稱為蒸發;每種液體僅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沸點)時才會沸騰,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過程。一般常將蒸發與沸騰此兩種現象合稱為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