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凝固點下降(Freezing-point Depression)的應用(一)

Print Friendly

溶液凝固點下降(Freezing-point Depression)的應用(一)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法國化學家拉午耳(François-Marie Raoult, 1830-1901)在19世紀時就告訴我們: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溶劑低,凝固點下降值和溶液的重量莫耳濃度(Cm)成正比(式一)。
∆Tf = i Kf Cm (式一)
∆Tf:凝固點下降量,Cm:溶液重量莫耳濃度,Kf:凝固點下降常數,i:凡特何夫因數。

這個公式很重要,每個念理工的學生都要熟記,因為考試會考。但是這個公式除了應付考試外真的對我們的沒有意義嗎?這不盡然。實際上,這個溶液凝固點下降的現象大大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生活周遭應用的實例,無論是生物還是工業方面俯拾皆是。應用可大致分為四大方面:分子量測定、純度檢測、抗凍劑(Antifreeze)和區域提純(Zone refining)。

凝固點降低可用來測量物質的分子量(Molar mass),特別是未知物和一些高分子。根據式一,我們可以改寫成式二。分子量測量方法如下:首先我們準確測量含有待測分子量物質溶液之凝固點,和已知純溶劑凝固點相減得到∆Tf。又溶液濃度為已知,即可利用式二求得待測分子的分子量M。貝克曼凝固點測定裝置(Beckmann freeze apparatus,圖一)就是一般用來決定分子分子量的裝置。
M = i Kf × (w/∆Tf) )×(1000/W) (式二)
∆Tf:凝固點下降量, Kf:凝固點下降常數,w:溶質重(g),M:溶質分子量(g/mol),W:溶劑重(g)。

這個測量分子量方式比較令人困擾的是,凝固點下降具依數性質,如果待測分子為電解質,則需要考慮帶測分子的凡特何夫因數ii代表待測物質的在溶液中的解離度,可由另一個實驗測得。因為物質在非極性溶劑中不解離,i = 1,先測量該分子溶於非極性溶劑中的凝固點下降值,Cmsolute(理論溶液重量莫耳濃度)對∆Tf作圖得到斜率Kf。比較相同物質在其他極性溶液和非極性溶液的凝固點下降值,以前述求得之Kf和在極性溶液中得到的∆Tf,算出新的溶液重量莫耳濃度實際值Cm,Cmsolute和Cm的關係為Cm = i × Cmsolute

凝固點下降也可用於物質的純度分析,以掃描式熱差分析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圖二)來決定待測物質所含雜質的莫耳百分率(式三)。以DSC測量物質純度具有快速、精確、樣本用量少、能測得物質絕對純度等優點,且不需要任何標準物,甚至連樣品的純物質熔點都不需事先知道,因為純物質熔點能從DSC的實驗中數據中獲得。
雜質(mol %) = 100 × (1/Kf) × ∆Tf (式三)

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zing-point_depression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fferenti … alorimetry
3. 陳青、魏伯榮、包德君,分析儀器,分析儀器編輯部,42-46頁,2005卷3期。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2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