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

就地取材的 CSG 工法

就地取材的 CSG 工法(The construction method with a cemented sand and gravel (CSG))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林立潔

海嘯是日本天然災害中受災範圍較廣的災害之一,經歷東日本大震災後,日本各都道府縣不斷思考在不可避免的地震災害之下,如何減緩災害帶來的傷亡與損失。在軟體方面(防災教育、防災訓練等)持續進行紮實的訓練外,同時針對硬體方面精進與改良。這次要介紹的CSG (Cemented Sand and Gravel) 工法就是其一。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避難收容處所選定重要性-以日本岩手縣釜石市鵜住居地區防災中心為例 The Importance of Evacuation Shelter – The Case Study of Unosumai Area Prevention Center in Kamaishi City, Iwate County, Japan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時 46 分,日本發生芮氏規模 9.0 強震(簡稱東日本大震災),造成日本東部地區(北海道、東北、關東地區)多處受災,伴隨而來的強烈海嘯襲擊岩手縣、福島縣、宮城縣,造成沿海城市、設施、土地等嚴重損毀。傷亡方面,15,889 人死亡、2,609 人失蹤、6,152 人受傷,其中以宮城縣最為嚴重,死亡、失蹤人數近 11,000 人。

海嘯(Tsunami)

海嘯(Tsunami)
國立百齡高級中學 地球科學科汪伃鮶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海嘯是波浪的類型之一

波浪的分類

  • 漣漪(capillary wave):水面波長僅數公分,週期小於1到2秒,稱之為漣漪。
  • 重力波(gravity wave): 週期約數秒至數十秒,波長由數公尺到數百公尺,波高可達數十公尺,海浪級屬於重力波。
  • 海嘯(Tsunami):由地震所引起的波浪。
  • 行星波(planetary wave):此波週期波長更長,週期可達數月之久。此類波首先於大氣中發現,氣象氣壓圖中
  • 即常可見此類波動。此外尚有其他不同種類特殊的波,如內波、瘋狗浪等等的。

由海岸或海底地震造成海床垂直移動所產生的波浪。

海嘯 (Tsunami)

海嘯 (Tsunami)
台中縣縣立中港高級中學物理科王尊信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圖一、海嘯的警告標誌

海嘯日本話為津波,意思為傳到港口會放大的一種波。英文為 Tsunami,也是由日本話翻譯而來,原因大概是日本為少數幾個對海嘯有研究的民族。

一九六○年智利地震的教訓

一九六○年智利地震的教訓
知識通訊評論第92期

五十年前發生在智利的地震,是有紀錄的最大一次地震。那次與以後的地震,讓地震學家能據以建立起板塊理論,也對地球緩慢複雜的內在振盪,有了全新認識。

智利地震

一九六○年五月智利南部發生重大地震,倖存者肯定認為,自己歷經世界上最可怕的天災,依據事後測量的地貌變化,地震規模估計達芮氏規模八點一,也是那一年多以來憾動地球的最強烈地震。

智利政府急忙派遣人力前往災區,卻無法預想到,這還只是另一場重大地震的前奏,隔天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地震再次劇烈震動,影響全球,地動雷鳴數日方止。此後數十年,地震學家不斷分析數據資料,試圖瞭解這場地震規模有多大。科學家今日估計,一九六○年的地震規模應達九點五,是史上至今最強烈的地震。

這場能量規模超過廣島原子彈兩萬倍的地震,在智利造成至少一千五百人死亡,並引發高二十五公尺高的海嘯,淹沒多個沿海村莊,將船隻推向內陸超過一公里;海嘯亦橫越太平洋,造成夏威夷六十一人喪生,日本雖然距離震央一萬七千公里,亦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因海嘯失去一百四十名民眾。

聯手監控大海嘯

聯手監控大海嘯
知識通訊評論第87期

五年前印度洋發生死傷慘重的海嘯災難後,全球海嘯的監控系統大部分已經完備,不過各地的準備工作還有待強化之處。

氣象學家阿卡波 (Mase Akapo) 在九月二十九日事發當天,非常清楚自己該怎麼做。身在美屬薩摩亞圖圖利亞島上,他在早上六點四十八分,感覺到生平從未經歷過的地震;十分鐘後,他已經在他的辦公室,發出海嘯可能會席捲而來的警報。

海嘯警報是沿海居民的家常便飯,但是這在五年前卻有一層新的意義。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外海,發生了規模九點零的大地震,製造了一系列海嘯,淹死了大約二十三萬的印度洋周圍居民,他們大多數都渾然不知大難將至。

許多沿海社區對那場大災難記憶猶新,美屬薩摩亞以及其他南太平洋的國家也不例外,他們將這份記憶轉為推動準備工作計畫。二○○九年發佈的海嘯警報,曾經在滔天巨浪襲擊圖圖利亞島之前,讓整個村落居民撤離到安全地區的阿卡波表示,他們從海嘯中學習到的經驗,真的使他們受益不少。

察覺海嘯(Catching a Giant Wave)

察覺海嘯(Catching a Giant Wave)
雲林縣立麥寮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陳婉如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像死亡賽車的影子穿過海面,海嘯攪動的空氣和水使得海嘯所經過的路徑變暗。根據研究人員的最新報告說他們可以用雷達檢測海嘯活動,提高沿海人口逃離海嘯災害的機會。

破解海嘯密碼(Cracking the Tsunami Code)

破解海嘯密碼(Cracking the Tsunami Code)
桃園縣立同德國民中學地球科學科邱宇平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這是兩個地震的故事,第一個地震,是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地震,在2004年12月撕裂了印尼蘇門答臘以西的海底,海嘯橫跨整個印度洋導致破壞。第二個地震,和第一個幾乎一樣大的地震在三個月後襲擊同一地區,但造成的局部海嘯,只破壞少數沿海地區。研究顯示

淺談海嘯

淺談海嘯 (Tsunam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盧鴻復碩士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副教授責任編輯

1. 前言

2004年12月26日,臺灣時間上午9點左右,在印尼蘇門達臘島西方印度洋海域連續發生強烈地震,芮氏規模達9.3,是有史以來在地震觀測紀錄上排行第二的大型地震。此強烈大地震發生後隨即引發海嘯,進而影響印度洋周邊國家,包括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地遭受到海嘯襲擊(如圖1),造成近30 萬人罹難。災難發生後,舉世譁然,堪稱世紀之最,各界爭相討論相關話題。然而海嘯對許多人而言似乎既熟悉又陌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本文擬針對海嘯作一些簡單的介紹,使更多人瞭解這種威力驚人的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