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第二定律

耗散

耗散 (Dissipation)
國立臺灣大學電信所電波組 林庭毅

一般大家提起耗散,最容易直接聯想到的是一個電器發熱然後發燙的樣子,因為我們通常會很直覺的認為熱是一種作功的表現,但我們又知道發燙並無助於我們正要一個電器為我們所做的事情,因此我們認為這就是耗散,然而這樣的認知當然太過狹隘,耗散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概念應該是,當輸入的能量中某些部分並不以我們期待的型式輸出,我們就稱它為耗散,像是風力發電機必定會有部分能量損耗在轉動的輪軸磨擦上,像是一個設計不良的微波電路會有輻射的效應去降低訊號處理的效果,或是單純的電阻發熱等許多例子。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二)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二)
The method to obtain relative entropy of pure substance – a case study in SO2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連結: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二)熔點及沸點時其熵值變化量的求法

由實驗得知,$$\mathrm{SO_2}$$ 的熔解熱及蒸發熱分別為 $$1769$$、$$5960~cal/mol$$,熔點及沸點分別為 $$197.64$$ 及 $$263.1~K$$,將這些數據代入 $$(2)$$ 式的相對應式子中,便可求出熔點及沸點時的熵值變化:

$$\displaystyle \frac{\Delta_{fus}H^\circ_m}{T_m}=\frac{1769}{197.64}=8.95~cal\cdot mol^{-1}K^{-1}=37.41~J\cdot mol^{-1}K^{-1}~~~~~~~~~(7)$$

$$\displaystyle \frac{\Delta_{vap}H^\circ_m}{T_b}=\frac{5960}{263.1}=22.65~cal\cdot mol^{-1}K^{-1}=94.69~J\cdot mol^{-1}K^{-1}~~~~~~~~~(8)$$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純物質相對熵的求法-以SO2為例(一)
The method to obtain relative entropy of pure substance – a case study in SO2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熵(entropy)是化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要角,藉由系統熵和環境熵的總和是否大於 $$0$$,即能判斷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因此在研究相關主題時,純物質的熵是經常被使用到的數據,一般化學教科書均會將一些常見物質的相對熵,表列在附錄中,以供參考及使用。

但是這些數據是如何求得的?卻鮮少被討論,事實上它們是有一套複雜嚴謹的步驟和方法,本文擬以 $$\mathrm{SO_2}$$ 為例,重現其熵的求法,至於焓及自由能的部分,則另文介紹。另外,學習化學熱力學時,經常推導、記憶一些公式,難得真正應用在解決問題上,本文亦藉熵的求法過程中,讓學子感受到使用熱力學公式的益處,及體會在計算過程中數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熔點以下的水會自發性結成冰的原因-環境熵和系統熵一樣重要(二)

熔點以下的水會自發性結成冰的原因-環境熵和系統熵一樣重要(二)
The reason of water would spontaneously turn into ic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below the melting point – the surrounding entropy is as important as system entropy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熔點以下的水會自發性結成冰的原因 (一)

二、不同室溫下,溫度和室溫相等的水會安定存在或轉變成冰

由上面的例題得知,常壓下,室溫為 $$-5^\circ C$$ 時,水會自發性的轉變為 $$-5^\circ C$$ 的冰,如果將室溫提高為$$x^\circ C$$,則 $$x^\circ C$$ 的 $$\mathrm{H_2O}$$ 應該會以水的形式存在?或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我們以上例相同的計算方式,分別計算室溫變為 $$-5$$、$$-3$$、$$0$$、$$2$$、$$5^\circ C$$ 時,各步驟中系統熵和環境熵的變化,其結果詳如表一。

63148_c1

表一$$~~~$$常壓下,水在不同溫度下轉變成同溫度冰時熵的變化情形(熵的單位為 $$JK^{-1}mol^{-1}$$)(作者整理)

由表一可看出當室溫為 $$270~K(-3^\circ C)$$ 時,其 $$\Delta S_1$$ 相對於 $$268~K$$ 時的 $$1.39$$ 減少,變為 $$0.83$$,即系統由 $$270~K$$ 上升至 $$273~K$$ 時所吸收的熱量,比由 $$268~K$$ 上升至 $$273~K$$ 時來得少的緣故。

熔點以下的水會自發性結成冰的原因-環境熵和系統熵一樣重要(一)

熔點以下的水會自發性結成冰的原因-環境熵和系統熵一樣重要(一)
The reason of water would spontaneously turn into ic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below the melting point – the surrounding entropy is as important as system entropy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熱力學第二定律有許多不同面相的敘述,其中一種說法為:當系統內一個自發性的程序 (spontaneous process) 進行時,系統 (system) 和環境 (surrounding) 中所有熵 (entropy) 變化的總和會大於 $$0$$,即 $$\Delta_{tot}S>0$$(若等於 $$0$$ 則屬以可逆的情況),$$\Delta_{tot} S$$ 等於 $$\Delta_{sur}S+\Delta_{sys}S$$,其中 $$\Delta_{sur}S$$、$$\Delta_{sys}S$$ 分別代表環境熵及系統熵的變化量。

此說法中隱含著三個要素,首先系統的熵大於 $$0$$,並不一定會產生自發反應,小於 $$0$$ 也不一定不會發生,需將環境的熵一併考慮進來,方能判讀。其次自發反應必屬於不可逆 (irreversible) 反應。最後,系統和環境間,熱量的交換,除了正負號不同以外,絕對值應為相等,但是兩者最終的熵卻不相同,可見在系統及環境中一定存在改變它們的條件。

這些要素對於初學物理化學的學子來說略嫌抽象,若能透過日常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例子,例如常壓下,$$-5^\circ C$$ 的水,在室溫為 $$-5^\circ C$$ 時會自發性的結成冰,或 $$5^\circ C$$ 的冰在高於熔點的室溫下,會迅速熔化成水,將其變化過程中熵、焓的改變加以計算及說明,或許在思索、領略這些要素時,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101級 葉德緯

我們知道,熱量會從高溫的地方往低溫的地方流動,但有沒有想過,熱量反過來流動的可能性?

事實上,很多過程(process)都是不可逆的,而這些不可逆的過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會使參與交互作用的所有物質的總熵(entropy)隨著時間而增加;而可逆過程的則不會改變,這就是所謂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對於任何的過程,其的變化總和必須大於或等於零。」

改變歷史進程的17個方程式

改變歷史進程的17個方程式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蘇俊鴻老師編譯/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王名儒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The 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數學圍繞在我們四周,它在許多方面型塑(shaped)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2013年,身為數學家,也是科普作者的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出版了《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式》(The 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書。近來,我們在Dr. Paul Coxon的Twitter (由數學輔導老師,也是部落客的Larry Phillips所註冊)上發現這個他摘錄書中方程式所成的簡便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