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下)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下)(Introduction of Drought Contingency procedure in Taiwan 2015 (II))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電腦輔助工程組博士班 陳奕竹/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副執行長 謝維權

連結: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

三、104 年旱災應變過程

表一、104 年旱災應變過程

時間 事件 / 應變
103/11/17 水利署成立「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103/12/2 經濟部成立「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104/2 各水庫蓄水率僅剩 3 至 5 成
104/2/26 中央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104/3/27-5/8 於水利署 10 樓成立旱災應變中心
104/5/20 受梅雨影響,北部及中部區域旱情大為紓解
104/5/25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撤除
104/6/8 水利署應變小組解編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Introduction of Drought Contingency procedure in Taiwan 2015 (I))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電腦輔助工程組博士班 陳奕竹/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副執行長 謝維權

民國 103 年 9 月至 104 年 6 月間,臺灣發生了嚴重旱災,103 年 10-11 月發生了自民國 36 年來氣象局有完整 13 平地測站降雨最少的紀錄,旱災期間長達 9 個月,稱為 104 年旱災。由於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全民防災」,因此本文將簡介本次旱災概況以及政府應變過程,期望能讓一般民眾提升旱災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加了解本次旱災事件。

自己的家園自己救—認識水患自主防災社區

自己的家園自己救—認識水患自主防災社區 (Flood-Prone Communities)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洪五爵

「中央氣象局預估 XX 颱風明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請民眾做好防颱準備…」、「XX 颱風適逢大潮,呼籲沿岸低窪地區慎防淹水…」,每年颱風季節,總是能看見新聞呼籲民眾做好防颱準備,你是否也曾經看過呢? 到底防颱準備要準備什麼? 除了堆沙包、固定玻璃、囤青菜,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今天就來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避免颱風對我們造成生命安全的影響。

世界氣候變遷公約的比較—蒙特婁議定書與京都議定書

世界氣候變遷公約的比較—蒙特婁議定書與京都議定書 (Comparison of World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Montreal Protocol and Kyoto Protocol)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連嘉玟

蒙特婁議定書與京都議定書的制定

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至今日地球人口持續增加、新興國家的蓬勃發展,人類恣意地攪亂了氣候秩序,導致臭氧層破洞、溫室效應、極端天氣等環境的反撲。國際之間開始正視此議題,希望透過公約的制定主持環境正義。

自然環境
【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二):波波湖蒸發了

【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二):波波湖蒸發了

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二):波波湖蒸發了
自由撰稿者 林如雲編譯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 責任編輯

連結:極端氣候系列報導(一):屢創新高的地表溫度

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聖嬰現象的變化日趨極端化,頻率越來越高,規模也逐漸增強。聖嬰現象的極端化趨勢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讓天氣越來越熱,也在某些地區造成嚴重乾旱的現象。最近玻利維亞波波湖的乾涸引發世人的注意,就是乾旱現象典型範例。

玻利維亞當局是在2015年12月正式宣布該國的波波湖已完全蒸發乾涸。波波湖位於玻利維亞海拔3700公尺的半乾旱平原,湖的範圍大概有兩個洛杉磯地區的面積,是長年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敏感地帶。這個淺鹽湖過去也曾經一度短暫乾涸,之後再次獲得冰河挹注的水源而復生。但是自從安地斯山冰河因暖化而消融後,波波湖的水源跟著消失,整個湖漸漸走向乾涸的命運。而周期性聖嬰現象日趨極端所引發的乾旱效應,正是波波湖最終枯竭的主因。

就地取材的 CSG 工法

就地取材的 CSG 工法(The construction method with a cemented sand and gravel (CSG))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陳沛煊/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助理 林立潔

海嘯是日本天然災害中受災範圍較廣的災害之一,經歷東日本大震災後,日本各都道府縣不斷思考在不可避免的地震災害之下,如何減緩災害帶來的傷亡與損失。在軟體方面(防災教育、防災訓練等)持續進行紮實的訓練外,同時針對硬體方面精進與改良。這次要介紹的CSG (Cemented Sand and Gravel) 工法就是其一。

微米氣泡對於環境改善與水處理之應用

微米氣泡對於環境改善與水處理之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le i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賴人暐

你是否曾在用吸管喝水的時候往水中吐泡泡?你可知道,如果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氣泡,變成微米等級的大小時,其物理性質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究竟,微米氣泡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微米氣泡定義為粒徑小於 $$100\mu m$$ 的氣泡,其存在於水中與一般大小氣泡之行為有著很大的差異,如圖一所示,當一般大小氣泡存在於水中時,會立即浮起,最終爆破於水面上;相反的,當微米氣泡存在於水中時,會逐漸縮小,最後爆破於水面下,為何兩者特性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自然水體水質標準與評估方法

自然水體水質標準與評估方法(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n natural water)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余一心

水質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聽到的詞彙,但有沒有想過水質好壞是由什麼判定的呢?環境水體功能之健全與否,建立於持續的水質監測基礎上,監測水質可以以定量之描述得知環境水體品質,甚至提供持續之監測資料作為整治成效評估或者研究之背景資料。我們憑藉各種水質參數的互相參考比較而可以得知水體目前的狀況和擬定未來之改善方案。

堤防與生態

堤防與生態 (Levee and Ecology)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徐偉哲

為了保障河流沿岸居民的安全,往往會在河岸旁建造人工堤防,以防止豪雨或颱風期間大量雨水匯入河流造成氾濫,然而這些由水泥與土石建造的堤防視覺上缺乏變化,同時因透水性差使得生物難有生存空間,加上堤防阻隔降低了河道到兩岸的連接性,將河岸環境棲地破碎化,帶給河岸棲地生態不少衝擊 [1]。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意識抬頭,如何應用生態工法建造與環境共存的堤防已漸漸成了趨勢。(有關堤防更多介紹,可參考 [2] )

彈性回彈理論

彈性回彈理論 (Elastic Rebound Theory)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所 曾美綺

是什麼造成地震?

目前,地震的真正原因仍未完全的掌握,但可以確定的是由地球內部的力量變動所造成。地殼內部的岩石受到極大外力之作用以致超過其強度而破裂,並使破裂兩側之岩層發生相對移動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地表面隨之震動。此相對移動的破裂面就稱為「斷層」。但部分斷層深藏於地下,地表面上無法判識。[1]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