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Ageing / Aging society)

Print Friendly

高齡化社會(Ageing / Aging society)
桃園縣幸福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陳美如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考慮人口結構可以從年齡、性別、人種、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家庭人數等標準來分析,透過人口結構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狀況,這些標準中,以年齡對社會經濟影響最大。以年齡劃分人口結構時,大致有三種型態:一是成長型,其人口出生率大於死亡率,青少年人口占很大的比例;二是穩固型,其出生率大致等於死亡率;三是衰老型,其人口出生率低於或等於死亡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很大的比例,而且會越來越大。(維基百科)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為老年人,當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7%以上,這個社會便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aging society);到達14%時,這個社會稱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而當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20%以上,這個社會便稱為「超高齡化社會」(super-aged society)。

台灣在1993年9月老年人口到達148萬人,占總人口7.1%,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2009年時老年人口已達10.49%,臺灣由人口老化進入高齡社會估計約為2025年左右。預估在2020年時,台灣老年人口將達16.2%,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及新加坡,預估至2050年時, 除菲律賓以外,全亞洲地區皆將邁入高齡社會,超過半數以上的亞洲風家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也是其中之一,屆時,台灣老年人口將成長至35.9%。

形成高齡化社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費用提高、生產生活節奏加快,使生育率不斷下降,而出現許多頂客族;另一個原因是醫療的進步,使人類壽命逐漸延長。其正面影響是產業勞動資源減少,有利於刺激技術與管理的進步,並有助於提高勞動階層的待遇與福利,但其負面影響是:產業勞動人口資源相對短缺、平均每個青壯年勞動人口社會負擔加重、社會資源分配傾向老年福利及醫療開支、退休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維基百科)

談到「高齡化」,最常被討論的議題是:如何解決高齡化社會產生的問題與衝擊?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挑戰?「高齡化」仍是被當作「問題」來思考,人口老化將帶來的挑戰包括:提高疾病的風險、失能的危機、照顧老年人的經濟負擔加重、老年女性的人口形成貧窮問題,以及對老年人歧視、不公的問題(WHO, 2002)。

事實上,高齡者的特質,如經驗、知識與智慧的傳承,及高齡人口所能提供的社會支持與文化資源,則有待社會建立正向的思考方向。(盧宸緯,2009)

就個人面向而言, 根據Rowe和Kahn(1998)指出,成功老化取決於個體的選擇和行為。因此,成功老化必須保有三項關鍵行為的能力,包括:在生理上降低疾病或失能的風險;在心理上維持心智與身體的高功能;在社會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此三要素缺一不可(林麗惠,2006)。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人口老化。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2.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2009。正向思考高齡建立無年齡歧視社會。網址:http://www.npf.org.tw。上網日期:2009-03-19。
3.Rowe,J.W. & Kahn,R.L.(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4.林麗惠(2006):成功老化條件及策略之探討,台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38)。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