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與危機:水、糧食、能源、環境

水資源分配、河川與海洋汙染、土壤污染、土壤鹽化與退化、人口爆炸與糧食危機、環境汙染(交互作用、跨地域性)、能源短缺

微生物的海水淡化廠 — 微生物脫鹽電池

微生物的海水淡化廠 — 微生物脫鹽電池 (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馬緻宇

近年來,因應全球石化工業與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造成的龐大用水量需求,各國政府無不積極尋找替代水源之可行方法。台灣雖有豐沛的降雨量,但卻受限於地形與氣候等原因,使能使用之用水量僅為全球平均值的六分之一。

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系統 (Aquaponics)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黃靖惠

人口密度越來越高,我們已經消耗了無數的土地與水資源,甚至已經嚴重造成環境的迫害。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已經成為當今重要的議題。在糧食大量的需求之下,我們不間斷地進行土地利用,持續擴建養殖場以滿足需求。

消波塊

消波塊 Armor Blocks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游晶晶

臺灣四面環海,每個地方的海岸總是不盡相同,美不勝收,但你總會感到疑惑,為何海邊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石頭,有時整整齊齊,有時凌亂不堪,而這些石頭稱為消波塊,俗稱肉粽

土壤液化成因

土壤液化成因 (The Reasons of Soil Liquefactio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李珩

土壤液化與我們的關係

在臺灣這種高降雨、多地震的地方,土壤液化是我們很常聽到的一個名詞。但大部分的人卻不明白發生的原因以及條件,使自己就算身在危險之中卻也毫不知情。因此既然身在臺灣,多了解土壤液化這類的災害是必要的。

填海造陸 ─以日本關西機場為例

填海造陸 (Sea Reclamation) ─以日本關西機場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王泓智

填海造陸,顧名思義即是將海岸填沙以形成新的土地的一種工程,以人工的方式,利用抽砂船將海底的沙填到海岸附近,製造一塊新的土地。對於鄰海且土地不大的國家來說,填海造陸無異於一種擴張國土的手段,

淺基礎

淺基礎 Shallow Foundation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陳媺易

什麼是基礎?

由梁照雲所寫的「工業廠房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加固技術的研究」中提到的地基和基礎:「…地基是指建築物受到荷載力,基底下方產生的變形的那部分地層。而基礎則是指將建築物的荷載力傳遞給地基的下部結構。…」[1],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地基和基礎的定義和差異。而根據此書,我們也可以歸納出,一個安全的地基,除了要擁有能夠抵抗強度破壞的能力,阻止土壤產生剪力破壞,還必須讓基礎的位移或沉降不超過允許值。

拆除水壩的利與弊

拆除水壩的利與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am Removal)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于立安

如果我們生活中少了水壩,附近區域的居民就必須每天到河川去汲取任何民生用水,所以一旦乾旱來臨,就沒有備用水可以使用。如果少了水壩,一旦下暴雨或者颱風來襲,上游的河水會因沒有阻攔而大量沖入我們生活的地方並造成洪患,將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如果少了水壩,附近區域必須更加依賴其他種發電的方式,如此會造成更多的環境汙染。

交通寧靜區

交通寧靜區 Traffic Calming
中原大學土木系 陳敬宜

前言

交通寧靜區最早起源於荷蘭,為增進在住宅區或通學巷道等道路使用環境品質,特別是年長者、幼童、身心障礙者較多,需要特別進行行人保護者,所採行之交通策略面的方法。

人工浮島

人工浮島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
華夏科技大學資產與物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郭輝龍

臺灣每年平均降雨量約兩千多毫米,理應是水資源十分豐沛的國家,但是因為臺灣山區地勢陡峭、人口密集且降雨時間集中等問題,使得臺灣在全世界缺水國家中榜上有名。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水資源成為臺灣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為了有效的利用水資源,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的淨化,而生態技術的水質淨化方法在近幾年又備受重視,像是:混合型人工溼地法、湖內湖淨化法以及人工浮島法等,都是目前最常使用於水質淨化的方法。

光觸媒於環境污染物降解的應用

光觸媒於環境污染物降解的應用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st on contaminant degradation)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黃教程

我們身處的環境,不論是在水中、空氣中都含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污染物或細菌,現有的技術中,有相當多方法能將這些環境污染物去除,或者分解成毒性較低的產物,然而,這麼多方法中,沒有一個能比的上由光能啟動的光催化反應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效率高等特性。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