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靈魂之窗 – 眼睛(Eyes)

Print Friendly

人類的靈魂之窗 – 眼睛(Eyes)
台北市忠孝國民中學自然領域張馨文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生物體對於外界的感應接收包含光線的接收,凡舉渦蟲的眼點、昆蟲的單眼及複眼,到人類的眼睛都是視覺系統中主要的感覺器官。

人類的眼睛如同一台精細的照相機,眼皮像鏡頭蓋般保護眼睛;鞏膜就是俗稱的「眼白」,具有支撐眼珠的功能;角膜像鏡頭保護鏡具保護及滋潤眼珠的功能;水晶體像似鏡頭有對焦的功能;睫狀肌的收縮牽動虹膜,可改變瞳孔的大小,如同光圈一般,可控制光線進入量;影像最後在底片般的視網膜上激發感光細胞。人類左右雙眼的視野大部份會重疊,雙眼可同時注視同一物體,然因兩眼對同一物體的視角不同,此視差經過大腦視覺中樞將之校正分析,所以可產生立體視覺。

腦神經中的外旋神經、動眼神經及滑車神經可支配眼睛的六條眼外肌,三對相互拮抗的眼外肌中,外直肌與內直肌為水平運動拮抗肌;上直肌與下直肌為垂直運動拮抗肌;上斜肌與下斜肌為旋轉運動拮抗肌。左右共12條眼外肌控制眼球的轉動,如果有神經麻痺或眼肌的病變情形發生會導致斜視。

當光線進入眼睛後,經過角膜、前房、水晶體和玻璃體,最後,光線到達眼睛的視網膜,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依照形狀可分為桿狀細胞(rod cells)與錐狀細胞(cone cells),視網膜的中心區域為黃斑,完全由錐狀細胞組成,是視網膜上影像解析最佳的位置。

錐狀細胞主要功能為接收光譜中的紅、綠、藍三色,在明亮的狀況下產生色彩視覺,故稱明視覺,當錐狀細胞功能不良時,可能導致色盲。桿狀細胞較錐狀細胞對光更為敏感,其主要功能為感受黑白影像,可於夜晚等光度較差的情況下看到微弱的亮光,如果桿狀細胞發生損傷會導致夜盲症。

視覺訊息傳遞系統的受體為視紫質(Rhodopsin),在接收光線過程中,位於視紫質內部的順式視黃醛(11-cis-retinal)受到光的激發後,會由順式(cis-form)轉變為反式(trans-form),將視紫質轉換成視紫質II(活化視紫質)。活化視紫質會活化G蛋白(G protein),進而促使磷酸二酯酶 (phosphodiesterase) 將次級傳遞信息分子(2nd messenger) 環式鳥苷單磷酸(cGMP)轉化成鳥苷單磷酸(GMP),引起鈉離子及鈣離子通道(cation channel)關閉,引起膜電位過極化(hyperpolarization) ,降低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的釋放,使得視神經的電訊號得以傳送到大腦視覺中樞。11-反式視黃醛經酵素作用會轉成11-順式視黃醛,再與視蛋白(opsin)重新結合成視紫質,之後視紫質遇光後便會重新開始上述過程。而在視網膜接收的光訊息經視神經傳往視交叉處,通往另一側大腦,在大腦的枕葉將電子脈衝解譯為視覺信號。

另外,眼睛對訊號的時間變化之分析較差,因為外界刺激的訊號會在視神經上維持一段時間,形成所謂「視覺暫留」的現象。當我們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以每秒24到30張快速連續的呈現圖片,即可讓我們形成動態影像的感覺,製造出影片或動畫的效果。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