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

Print Friendly

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物理科李明中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在一定的材料成分和幾何佈置下,維持核分裂連鎖反應,所需的核分裂材料質量的最小值,稱為臨界質量。

核分裂時第二代與第一代中子數的比,稱之為增值係數。少量的核分裂材料由於絕大多數中子逃逸了,故不能維持連鎖反應。當增值係數等於一時稱為臨界,此時核分裂材料的質量即為臨界質量。

任何由核分裂物質組成的系統,只有當它的質量達到或超過臨界質量時,才能產生連鎖反應。系統的臨界質量與許多因素相關,如核分裂材料的種類(例如:鈾235和鈽239和鈾233等)及濃度,減速劑材料(例如:水、重水和碳等)的性質、系統內各種材料所占的比例、系統外圍中子反射層的材料及其厚度、是否有中子吸收劑、系統內各種材料的幾何排列和系統的形狀(例如:球形、圓柱形或長方形)等等因素影響。

剛好可能以產生連鎖反應的組合,稱為已達「臨界點」。比臨界點具有更多質量的組合,核反應的速率會以指數增長,稱為「超臨界」。如果組合能夠在沒有延遲放出中子之下,進行連鎖反應,這種臨界被稱為「即發臨界」,是超臨界的一種。即發臨界組合會產生核爆炸。如果組合比臨界點小,核分裂會隨時間減少,稱之為「次臨界」。

降低臨界質量有多種方法:
(一)用中子反射層作為包覆材料,把核分裂材料包起來,以使一部分向外逃逸的中子反射回核分裂材料中,增加了中子數量,以轟擊重核。中子反射層可使核分裂材料的臨界質量減小到原來的1/3至1/2,也就是在正常密度下,鈾235和鈽239的臨界質量可分別減至13~15和5~10公斤。
(二)壓縮核分裂材料,增加其密度。臨界質量近似與密度平方的倒數成正比。
(三)巧妙的結構設計,使核分裂材料發揮最大作用。

費米最先發現超臨界組合,不一定同時是超過即發臨界。他的發現開展了受控制的連鎖反應的研究,後來發展的核子反應堆及核能都是出於這一發現。

核子武器在引爆以前,必須維持在次臨界。以鈾原子彈為例,可以把鈾分成數大塊,每塊質量維持在臨界點以下。引爆時把鈾塊迅速結合。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是把一小塊的鈾,透過鎗管射向另一大塊鈾上,造成足夠的質量。這種設計稱為「鎗式」。 鈽核彈不能以這種方法引爆。第一枚鈽原子彈「胖男人」的鈽,是造成一個在次臨界以下的中空球狀,引爆時使用包圍在四周的炸藥把鈽擠壓,增加密度及減少空間,造成即發臨界。這種設計稱為「內爆式」。

核融合反應的連鎖並不是由質量決定,主要是由溫度決定,這是一個環境的問題。如果核融合內部不能達到那種高溫,則核融合就會停止。所以核融合反應沒有臨界質量。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臨界質量  http://zh.wikipedia.org/zh-tw/臨界質量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