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風(Wind)的觀測(上)

Print Friendly

高空風(Wind)的觀測(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科所彭天音碩士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許瑛玿教授責任編輯

高空觀測的介紹
高空觀測(upper-air observation)主要探測離地面30或50公里間不同高度的大氣情況,一般經由氣球攜儀器進行高空觀測,所得資料主要作為高空天氣圖的原始資料,即高空大氣綜觀分析的依據,但有時也用於飛航相關研究之用。
依中央氣象局規定每12小時作一次高空觀測,包含各高度之氣壓、氣溫、溼度、風向及風速等氣象要素。再依據氣球飄浮之軌跡,計算高空各高度之風向及風速。高空天氣圖在1945年後便採等壓面為高空天氣圖的基準面,並由國際規定六層繪製高空圖的標準等壓面:

  • 850百帕/1500公尺
  • 700百帕/3000公尺
  • 500百帕/6000公尺
  • 300百帕/9000公尺
  • 200百帕/12000公尺
  • 100百帕/15000公尺

高空觀測的發展
1749年由Dr. Alexander Wilson在蘇格蘭地區的Glasgow處,利用風箏將探測儀器進行高空溫度的觀測。1894年在Milton的Blue Hill觀測站,開始以風箏裝載溫度、氣壓等感應器實施觀測,次年利用無人氣球載儀器實施溫度、氣壓、溼度及風的觀測,能探測到約18公里處的高空大氣情形。於1925年以飛機作溫度、溼度之例行性偵測,同年亦開始使用無線電波作電離層(ionosphere)探測。1928年才有雷送(radiosonde),作溫度、氣壓、溼度及風的觀測。

1935年英國首先利用雷達從事高空氣象觀測,1946年利用火箭及飛機來測量高層大氣,氣象衛星(TirosⅠ)於1960年4月1日升空,直到1970年全球天氣觀測(world weather watch)納入氣象衛星觀測計劃,使高空探測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高空觀測的種類
1. 光學經緯儀:
附有刻度標尺為一可以沿水平軸及垂直軸自由旋轉之光學儀器,可以測定仰角和方位角,在氣象上經緯儀主要是用在觀測高空中的測風氣球的移動軌跡。
2. 無線電經緯儀:
台灣目前使用的無線經緯儀是自動追蹤雷文送探空系統。氣球上的雷文送儀器,會在一定時間間隔內自動記錄它的方位角、仰角,並且發射訊號到地面的接收系統。所記錄的方位角跟仰角資料將由數位轉換器送到電腦換算,即可算出各層的風向與風速資料,之後電腦會將各層大氣的氣壓、濕度、溫度、風向和風速等資料繪製成高空天氣圖。

參考資料:
東方編輯小組(2006):氣象大觀測。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V6/index.htm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http://www.atm.ncu.edu.tw/
林沛練:野外氣象觀測之教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