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Print Friendly

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許嘉榕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代表性人物,1932 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了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矩陣力學),提出了「測不準原理」(又稱「不確定性原理」)和 $$S$$ 矩陣理論等。他的《量子論的物理學基礎》是量子力學領域的一部古典著作。

1925 年,沃納.海森堡提出了一個新的物理學說,一個在基本概念上與經典牛頓學說有著根本不同的學說。這個新學說——在海森堡的繼承人做了某些修正後——取得了光輝的成果,今天被公認為可以應用於所有的物理體系,而不管其類型如何或規模大小。

用數學能演證出:在只涉及宏觀體系的情況下,量子力學的預測不同於經典力學的預測,不過由於兩者在量上差別太小而無法度量出來(由於這種原因,經典力學——在數學上比量子力學簡單得多——仍可用于大多數的科學運算)。但是在涉及原子量綱體系的情況下,量子力學的預測與經典力學的預測迥然各異;實驗表明在這樣的情況下,量子力學的預測是正確的。

海森堡(1901–1976)出生於德國維爾茨堡,為德國物理學家。1923 年他在慕尼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去哥廷根大學擔任玻恩的助手,1924 年獲得大學任教資格。

海森堡提出的新理論,是完全基於對原子輻射的觀察,他認為,在某一個給定的時間點,一個電子所處的位置是無法確定的,也無法跟蹤它的軌跡,所以波耳假定的電子軌道並不存在;諸如位置、速度等力學量,無法用通常的數字來描述,但可以用抽象的數學結構即矩陣來表達,海森堡用矩陣形式給出了他的新理論(矩陣力學)。

此後,海森堡又提出了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又稱「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中,一個運動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動量不可被同時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 $$\Delta x$$ 和動量的不確定性 $$\Delta p$$ 是不可避免的,它們的乘積不小於 $$\frac{h}{4\pi}$$($$h$$ 為普朗克常數),這些誤差對於人類來說雖然是微小的,但是在原子研究中並不能被忽略。

1940 年代,他還研究了宇宙射線及其產生的離子碎片,導致不久後在英國發現了第一個介子。1957 年起,海森堡的研究興趣轉向了電漿物理和高熱原子核反應問題。1953 年起,他的理論工作偏向基本粒子的統一場論,這對於他來說,是理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關鍵。

參考資料: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 … 7%E6%A3%AE%E5%A0%A1
2. http://www.hudong.com/wiki/%E6%B5%B7%E6%A3%AE%E5%A0%A1
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50210616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