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蝕作用

Print Friendly

河流的侵蝕作用
新北巿立安康高級中學地球科學張亞君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圖一 大安溪侵蝕兩岸的岩層。

許我以海枯石爛

許我以生生世世  滄海桑田

卻見涓涓溪水

滔滔江河

用日日夜夜的潺湲

化高山為深壑

用江河對海洋的奉獻

接續了精衛鳥未竟的遺憾

才幡然驚悟

變動

原是天地間唯一不變的永恆

大地的面貌豐富而多變,除了峻偉的山嶺令人仰望,還有遼闊的平原與蜿蜒的河流羅布其間。當每一次望見相同的山,每一次行經相同的河,每一次有心或無意的看 著這些我們已然熟悉的地貌,很容易會感覺到天地的恆常,錯以為這些地景、地物,亙古不變。但是,在我們不一定能藉由直觀而意識到的部分中,來自地球內部的 內營力,或者是來自外部的營力,都各自以溫和緩慢或者驚天動地的過程,持續改變這些看似不變的地形景觀。

大地的樣貌,一直都是在或快或慢的持續不斷改變中。例如,源自地球形成至今所殘留在內部的熱,提供了來自地球內的作用力,進而產生板塊運動,並且引發火山 活動、造山運動與地震等。也因此,臺灣島所在的區域在距今數千萬年之間的地質歷史中,經歷了一次次的造山運動,並且終於在最近一次,從數百萬年前一直持續 到今天的蓬萊造山運動中,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台灣島。

內營力的持續作用,造成有些地方的地勢變得更加高聳陡峭,但是也有些地方成了相對低矮的地勢,因此地表的地形逐漸變得更為崎嶇不平。然而,來自地表的作用 力,卻逐漸將地表的起伏變得平坦。例如:藉由風的吹拂、水的流動、波浪的拍打等不斷的作用,而逐漸將高聳的山嶺侵蝕夷平,並且填平了原來低漥的地勢,也造 就了廣闊的沉積平原。在這些內、外作用力持續交相作用的過程中,塑造出各式各樣的地形、地貌。

在各種外營力之中,對陸地上影響最為廣泛且深遠的,莫過於河流的作用。落到地面的雨水,順著地形向低處流動,匯集形成河流,並且隨著水的流動,沿途進行著侵蝕、搬運、沉積等,足以改變地貌的作用。

河流的侵蝕作用,是流水本身或是流水所攜帶的泥沙,持續對河床及周圍岩層進行沖刷,使得岩石被破壞或移動,並且離開原來的位置,造成的侵蝕現象。依河流侵 蝕的方向性不同,會在河道形成特有的河流景觀。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會使河谷加深,快速的向下侵蝕常形成峽谷(圖二)。在山區的道路旁,往溪谷方向望去,就 經常能夠看見這樣的地景。其中立霧溪切割而成的太魯閣峽谷,壯麗的地形更是常常吸引遊客駐足造訪。而側向的侵蝕會使河谷加寬,配合上河道兩岸的側蝕程度常 常不同,容易使河道的型態逐漸演化成彎曲的曲流(圖三)。河流向源頭侵蝕,會使得河流向源頭方向後退、河谷加長。河川源頭常是山坡上的山溝,平常不一定有水流的蹤跡,但在山區降雨時,會成為地表逕流匯聚的地方,常常也是山崩或土石流的好發處(圖四)。

圖二 立霧溪的侵蝕作用,切割流經的岩層所形成的太魯閣峽谷。

圖三 從中巴陵處眺望玉峰溪的曲流地形。

圖四 南橫公路檜谷附近遠眺荖濃溪上游。

參考資料:
1.錢憲和 (2001) 地質學概論(上下冊) 地球科學基金會,共786頁。
2.Skinner et al. (2004) Dynamic Earth,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584pp.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