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光影的變化一 (The Optical phenomena of Atmosphere ) (II)

Print Friendly

大氣光影的變化一 (The Optical phenomena of Atmosphere )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李亭誼研究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責任編輯

在大氣中,有許多現象會因為大氣的垂直結構或光線照射角度所影響,而形成不同的光影變化或特殊的景象,例如:幻日(sundogs)、暈(halo)、蜃 景(mirage)等等。有一些現象我們已在課本中見過,例如虹(primary rainbow)或霓(secondary rainbow),然而其實還有許多特殊的大氣現象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喔,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有趣的光影變化吧!以下介紹因為冰晶的反射與折射所造成的特 殊現象:

二、冰晶的反射與折射

  • 日/月華(冕)(corona)

當日光或月光照射入含有小水滴的薄雲層時,光線會在小水滴上產生繞射,而形成如同在小水滴兩邊各為光源一樣,而這兩個新光源在小水滴的後面又相互干涉,於 是形成明暗相間的光環。當同時有很多的小水滴都產生上述繞射現象時,在雲層的後面會就形成彩色的光環,光環的顏色排序為內藍外紅,此光環即為 「華」(corona)。日華(圖1)和月華(圖2)的成因相同,在台灣月華較常見,日華相對較少見且也較難觀賞,因為在薄雲的情況下陽光顯得太過刺眼, 但在厚雲的情況下卻又不會看到日華,所以日華才較不常見。

圖1:日華。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日月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coronas.htm

圖2:月華。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日月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coronam.htm

  • 寶光(heiligenschein)

「寶光」是一種露滴所產生的光學現象。在清晨的佈滿露珠的草地上,當你站在陽光下低頭看你的影子時會發現,你的影子外圍好像被一片光芒所包圍,就很像佛祖 身後的光環一樣,所以稱作寶光(圖3)。寶光的形成是因為露珠為相當大的水滴,而當陽光照射到露珠後會反方向回射陽光來的方向,但因為露珠為圓球狀,所以 反射的光多少會散開來,光線進入你眼睛時會讓你以為這些光是包圍你的影子發射出來的,看起來就很像你的影子外圍產生了一圈光芒。

圖3:寶光。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寶光。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heiligen.htm

  • 蜃景(mirage)

蜃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海市蜃樓,蜃景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大氣密度的不均勻,導致光在傳播時產生折射後所造成的。蜃景主要有三種,分別為上蜃景(inferior mirage)、下蜃景(superior mirage)及側蜃景(lateral mirage)。

當大氣的溫度是上層空氣比下層空氣溫暖時,大氣的密度本來就是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又加上氣溫下熱上冷的影響,使得大氣上層的密度遠比下層為小,所以光線有上往下照射時產生向下偏折的情形(圖4),使得觀察者誤以為光源是來自高處,而產生所謂的上蜃景(圖5)。

圖4:上蜃景折射示意圖。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蜃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mirage2e.htm

圖5:上蜃景。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蜃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mirage2.htm

相反的,當近地面大氣的溫度遠比上層大氣溫度為高的時候,則大氣的密度為下小上大,而產生向上偏折的結果,使得觀察者誤以為光源是來地面以下,故為下蜃景 (圖6)。在視野很遠的公路上開車時,駕駛人常誤為看到遠處有一大灘水在地面上(如圖7),這就是因為藍天的景像被折射到地面以下而產生下蜃景的關係,也 就是和在沙漠中常被誤以為有水源綠洲的蜃景情況相同。

圖6:下蜃景折射示意圖。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蜃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mirage1e.htm

圖7:下蜃景。資料來源:洪秀雄(2010)。蜃景。201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mirage1.htm

來自北極的故事,以下取自 洪秀雄(2010)。蜃景 原文

1818年一個晴朗而嚴寒的日子,在加拿大巴芬島附近,一艘張滿帆船正在進入充滿了未知的海洋上。在船上的是 James 及 John Ross 兩個兄弟,他們希望找到據信可以連結太平洋和 大西洋的「西北通道」。但這一天早晨,他們的希望幻滅了,因為就在他們的正前方橫亙著一座高聳而巨大的山脈,正好阻擋住水道。失望之餘,他們打道回府,並 且告訴世人,所謂西北通道是不存在的。大約七十五年後,Perry 將軍也遭遇到相同的障礙,並且稱之為Crocker Land。

傳言因此而起:是否有金、銀甚至於寶石隱藏在山背後?好奇心充斥著世界各地探險者的心,但都沒有答案。一直到1913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委託 Donald MacMillan 帶領一個探險隊深入北極,要解開Crocker Land 的神秘面紗。旅途的初期令人很是失望,因為在Perry報告說有大山脈的地方,他們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開擴水域。後來他們終於看到Crocker Land,但是在Perry遭遇點以西二百多英里的地方。他們儘可能的向西繼續航行,然後下錨,改由一小隊人用步行的方式繼續探險。

當他們向著山走過去時,山好像也在向後退。如果他們站定不動,山也不動。如果他們再向前走,山又開始後退。雖然每個人都很困惑,但大家還是在發亮的雪原上 奮勇前進,一直到三座高山包圍著他們為止。他們心想,Crocker Land的寶藏終於是屬於他們的了。但下一瞬間,太陽消逝在地平線以下,同時在身旁的山就像變魔術般溶解在冰冷的北極暮色之中。大家目瞪口呆的望著四周無 涯的冰,那有山的蹤跡!」

參考文獻:

1. 洪秀雄(2010)。日月華。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coronas.htm
2. 洪秀雄(2010)。寶光。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heiligen.htm
3. 洪秀雄(2010)。蜃景。http://www.lib.ncu.edu.tw/~hong/atmhmpg/optics/mirage1.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