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曲線的定義作圖

Print Friendly

圓錐曲線的定義作圖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蘇惠玉老師

圓錐曲線的定義

拋物線、橢圓、雙曲線等圓錐截痕有各種不同的定義方式,目前高中教材中選擇的是與焦點與固定長有關的定義方式,分別定義如下:

拋物線:

給定一直線 $$L$$ 及線外一點 $$F$$,若平面上的動點 $$P$$ 滿足到 $$F$$ 點的距離等於到直線 $$L$$ 的距離,即 $$\overline{PF}=d(P,L)$$,則所有動點 $$P$$ 所形成的圖形為拋物線。

橢圓:

給定兩點 $$F_1$$ 與 $$F_2$$,以及一固定值 $$2a$$,其中 $$2a>\overline{F_1F_2}$$,若平面上的動點 $$P$$ 滿足到 $$F_1$$、$$F_2$$ 的距離和等於此固定值,即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2a$$,則所有動點 $$P$$ 所形成的圖形為橢圓。

雙曲線:

給定兩點 $$F_1$$ 與 $$F_2$$,以及一固定值 $$2a$$,其中 $$2a<\overline{F_1F_2}$$,若平面上的動點 $$P$$ 滿足到 $$F_1$$、$$F_2$$ 的距離差等於此固定值,即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2a$$,則所有動點 $$P$$ 所形成的圖形為雙曲線。

從這樣的定義方式並沒有辦法看出圖形的樣子,在還沒導出標準式之前,也無法藉由描點的方式畫圖。因此,要能夠「接受」這樣的定義方式確實可以畫出所定義的圖形,就必須經由作圖工具的輔助才行。

GGB繪圖

作圖工具之一即是利用電腦軟體模擬,而 GeoGebra(簡稱GGB)是目前較為主流的數學繪圖軟體。GGB 的繪圖基本原理為尺規作圖,再加上一些幾何變換。不過因為可以模擬動態軌跡,因此在作軌跡問題的圖形時,不失為一方便有效的教學應用軟體。在作圖時,只要在工具列中選擇適當的工具,如點、線段、直線或圓,作垂直線、平行線、中垂線等等,或者是伸縮、平移、對稱、旋轉等變換,即可輕鬆作出圖形。以下即為利用 GGB 的圓錐曲線定義作圖:

拋物線:

畫一直線 $$L$$,及線外一點 $$F$$,在 $$L$$ 上任取一點 $$Q$$,連 $$\overline{QF}$$;過 $$Q$$ 作 $$L$$ 的垂線 $$M$$,以及 $$\overline{QF}$$ 的中垂線 $$N$$,$$M$$ 與 $$N$$ 交於一點 $$P$$,讓 $$Q$$ 沿著直線 $$L$$ 移動,$$P$$ 點的軌跡即為所求的拋物線(先在 $$P$$ 點按右鍵,選擇「顯示移動軌跡」,然後在 $$Q$$ 點按右鍵,選擇「開始動畫」)。

因為 $$P$$ 點在的中垂線 $$N$$ 上,所以 $$\overline{PF}=\overline{PQ}$$,又 $$\overline{PQ}$$ 即為 $$P$$ 到直線 $$L$$ 的距離,所以 $$P$$ 點滿足 $$\overline{PF}=d(P,L)$$ 的定義,其軌跡為拋物線。

p1

在上述過程中,中垂線 $$N$$ 即為過拋物線上一點 $$P$$ 的切線,而 $$L$$ 的垂線 $$M$$ 即為與對稱軸平行的直線,因此在這個作法中,亦可藉由此說明拋物線的光學性質:

拋物線上任一點 $$P$$,
$$\overline{PF}$$ 及過 $$P$$ 平行於軸的軸的射線,與過 $$P$$ 的切線 $$N$$ 所夾的角度相等(如上圖,$$\alpha=\beta$$)。

橢圓:

作兩點 $$F_1$$ 與 $$F_2$$,及 $$\overline{AB}$$ 等於給定值 $$2a$$,讓 $$\overline{AB}>\overline{F_1F_2}$$,以 $$F_1$$ 為圓心,$$\overline{AB}$$ 為半徑作圓;在圓上任取一點 $$Q$$,連 $$\overleftrightarrow{F_1Q}$$與 $$\overline{QF_2}$$,作 $$\overline{QF_2}$$ 的中垂線 $$L$$,與 $$\overleftrightarrow{F_1Q}$$ 交於一點 $$P$$,讓 $$Q$$ 點沿著圓移動,$$P$$ 點的軌跡即為橢圓(先在 $$P$$ 點按右鍵,選擇「顯示移動軌跡」,然後在 $$Q$$ 點按右鍵,選擇「開始動畫」)。

因為 $$P$$ 為 $$\overline{QF_2}$$ 中垂線 $$L$$ 上一點,所以 $$\overline{PF_2}=\overline{PQ}$$,故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overline{PF_1}+\overline{PQ}=2a$$ (半徑)

因此 $$P$$ 點滿足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2a$$,其軌跡為橢圓。

p2

在上述過程中,中垂線 $$L$$ 即為過橢圓上一點 $$P$$ 的切線,因此在這個作法中,亦可藉由此說明橢圓的光學性質:

橢圓上任一點 $$P$$ 的兩條焦半徑 $$\overline{PF_1}$$ 與 $$\overline{PF_2}$$,與過 $$P$$ 的切線 $$L$$ 所夾的角度相等(如上圖,$$\alpha=\beta$$)。

雙曲線:

作兩點 $$F_1$$ 與 $$F_2$$,及 $$\overline{AB}$$ 等於給定值 $$2a$$,讓 $$\overline{AB}<\overline{F_1F_2}$$,以 $$F_1$$ 為圓心,$$\overline{AB}$$ 為半徑作圓;在圓上任取一點 $$Q$$,連 $$\overleftrightarrow{F_1Q}$$ 與 $$\overline{QF_2}$$,作 $$\overline{QF_2}$$ 的中垂線 $$L$$,與交於一點 $$P$$,讓 $$Q$$ 點沿著圓移動,$$P$$ 點的軌跡即為雙曲線(先在 $$P$$ 點按右鍵,選擇「顯示移動軌跡」,然後在 $$Q$$ 點按右鍵,選擇「開始動畫」)。

因為 $$P$$ 為中垂線 $$L$$ 上一點,所以 $$\overline{PF_2}=\overline{PQ}$$,故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overline{PF_1}-\overline{PQ}|=2a$$ (半徑)

因此 $$P$$ 點滿足 $$|\overline{PF_1}-\overline{PF_2}|=2a$$,其軌跡為雙曲線。

p3

在上述過程中,中垂線 $$L$$ 即為過雙曲線上一點 $$P$$ 的切線,因此在這個作法中,亦可藉由此說明雙曲線的光學性質:

雙曲線上任一點 $$P$$ 的兩條焦半徑 $$\overline{PF_1}$$ 與 $$\overline{PF_2}$$,與過 $$P$$ 的切線 $$L$$ 所夾的角度相等(如上圖,$$\alpha=\beta$$)。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