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Sewage Treatment)

Print Friendly

污水處理(Sewage Treatment)
新竹縣立照門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黃銘義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污水處理是指處理一切已經被人類使用後所產生的廢水。由於人口數急遽的增加,使得污水大量的被製造,再加上地球上人類可使用的水資源相當有限,因此污水的處理就顯得更為重要。   

污水處理的目的,在於清理用過的水,使其變為與天然水源相同性質,同時將污水中濾出的固體作適當的處置,這需要利用較先進的工程技術。現今的污水處理法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

一、初級處理:屬機械性的,可分為三個部分:
(1)過濾:使較大的雜質直接被濾出。
(2)沈降:使污水流入沈澱池(Settling Tank),水中的懸浮物沈到池底,浮在水面的油質及泡沫分別收集到不同的地方,予以適當的處置。
(3)羽化:沈澱池之後附設羽化池(Flocculation Chamber),可加石灰把磷質分離,在池底的污泥則由抽水機送往初級消化池(Digester),把其中的有機物變成無臭及無害的泥狀固體,將之曬乾,或由高壓機壓成泥塊,可作為填土之用。
污水經過初級處理,可以除去約40%的有機物及50%的固體懸浮物。

二、次級處理:
由初級沉澱池出來的水可經由三種不同的路線而進入次級處理:
(1)氧化塘(Oxidation pond):氧化塘是一種露天淺池,以水中的細菌來消化污水中的有機物,同時利用微生物放出的二氧化碳及陽光來維持藻類的族群穩定,再利用藻類行光合作用所釋出的氧氣供給細菌的生長,使污水中的有機物,藉由細菌及藻類的循環生長而被除去,氧化塘面積較大,且因池面不加蓋,臭味容易散播,對人口稠密的社區干擾甚大,故適用於較小的鄉鎮。
(2)滴濾池(Trickling filter):是三至七呎深的圓形淺池,內置碎石,污水中的有機物流經石塊時,可被生長在石上的微生物吸收及消化。
(3)氣化池(Areation tank):利用氣化池進行處理的方法又稱為曝氣法,此法為在污水中加入大量氧氣,使污水與飽含微生物的泥狀沉渣(即所謂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相混合,經過數小時的接觸,大部份有機物都可被微生物吸收及消化。

從以上第二種及第三種處理出來的水,如不再作三級處理,則可送往氯化池加氯消毒後,直接排到河川去。次級處理的結果,可把原污水所含的有機物及懸浮固體除去80~95%。但經過次級處理後的污水中仍含有不同濃度的氮、磷等有機物及微生物。送入河川後,仍會造成微生物的繁殖,而過度消耗水中的氧氣,是故要維持河川的水質,最好再進一步採用三級處理。

三、三級處理:
三級處理是對水做更深度的處理,現今國內的污水處理廠投入實際應用的並不多。它是將經過二次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渗透法等去除水中剩餘的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氣消毒殺菌,然後將處理水送入水道中。

在自然界中,河流與湖泊本身有很大的淨化能力,當污水流入河川之後,一部份有機物沉澱到河底,一部份就被水中的各種微生物消化掉,經過一段時間後,即能恢復成乾淨的水質。然而目前人口大多集中在某些大都會區,大量排放的污水,自然環境並無法負荷,在加上工業產生的污水,常含有重金屬污染,更是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在水資源日漸減少的今日,除了妥善的處理各種污水問題外,如何有效的節省水資源的使用,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議題。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污水處理
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4%E8%99%95%E7%90%86
2.李沅蕙,污水處理法簡介。
3.盧至人,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地下水現地生物復育和廢污水生物處理的特性探討。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2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