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科學家和輻射劑量單位的命名(2):貝克(Becquerel) 2020/06/22

    原子科學家和輻射劑量單位的命名(2):貝克(Becquerel)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重大科技的突破是偶然的意外?個別科學家的運氣?

    2. 貝克勒爾的家世和身處的社會環境對他研究的影響?

     

    圖1:貝克勒爾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亨利•貝克勒」)


    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貝克勒爾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出生於法國的科學世家。他的祖父Antoine César在電化學方面有卓越的貢獻。父親Alexandre-Edmond則在螢光和磷光領域有出色的建樹。他的兒子Jean也是知名的物理學家。祖孫四代都擔任過著名的法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物理部門的主任。
    Continue reading →

  • 原子科學家和輻射劑量單位的命名(3):居禮(Curie) 2020/06/21

    原子科學家和輻射劑量單位的命名(3):居禮(Curie)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重大科技的突破是偶然的意外?個別科學家的運氣?

    2. 科技突破是如何與社會背景和學術資源密切相關?

    3. 居禮夫人的生平讓我們反省到哪些性別與科學之間的關連?


    居禮夫婦(Pierre Curie, 1859-1906; Maria Sk
    łodowska-Curie 1867-1934)

    Pierre從小由父親Eugène在家親自教育,自小就在物理與數學方面展現過人才能。Pierre在尚未遇到未來的妻子Maria前,已經是位聲譽卓著的科學家。在1880 年他和哥哥Jacques已發現壓電現象,也就是在晶體上施加壓力即可產生電位。他也探討磁的現象並確定所謂的居禮點(Curie point),高於此點的溫度,物質的磁性即消失。

    Continue reading →

  • 4月22日地球日專題 – 環境能源篇 2017/04/26

    為了倡導環境保護,提高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意識,前美國參議員蓋洛·尼爾森 (Gaylord Nelson) 於1970年4月22日創立了地球日 (Earth Day)。如今已經過了47年,我們仍面對著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地球日專題(一)讓我們從地球科學的角度來認識我們所生活的這顆星球。在這一次的專題中,就讓我們來了解這顆養育人類的星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臺灣與世界各個領域如何應對這些環境問題。 Continue reading →

  • 模仿光合作用機制的仿生創意與減碳契機 2016/12/14

    模仿光合作用機制的仿生創意與減碳契機 (Microalgae to Capture co2)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周鴻騰

    挑戰與危機:將地球的大氣層類比想像為一個碳浴缸 (Carbon bathtub),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量最多)好比是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碳源),而森林、濕地、海洋、土壤、大氣層等多種管道則是二氧化碳的去處,就好比是小小的出水口(碳匯)。現在的情況是二氧化碳排入大氣的速度比移除的速度快,而碳浴缸將會愈來愈滿,快超過地球能夠承受的能力 (Carrying capacity)。 Continue reading →

  • 海上漏油事件的處理 2016/10/07

    海上漏油事件的處理 (Ocean Oil Spills Clean-up)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郭毓璞

    電影《怒火地平線》改編自 2010 年墨西哥灣的鑽油平台「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 的海上公安意外,電影詳實的描述了所屬的英國石油公司以及鑽油平台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以及誤判形勢導致平台爆炸的關鍵決策,事發後即時的救災應變雖然拯救了九成的人命,但隨著鑽油平台事故最後階段的切管封井失敗,也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上漏油污染事件,據估計 2010 的 4 月到 7 月之間,總共洩漏了 320 萬桶石油,相當於目前全伊朗的單日產量。

    雖然台灣附近的外海並沒有鑽油平台,但對於海上漏油事件也並不陌生,除了 2001 年知名的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以外,近年也有過多次砂石船以及貨輪的擱淺漏油事件,2016 年三月的德翔貨輪擱淺於石門外海,九月更因莫蘭蒂颱風的影響,導致中國籍輪船於金門擱淺漏油,都引起許多民眾和環保人士關注。 Continue reading →

  • 淺談行為者模擬:什麼是好的決策 2016/09/29

    淺談行為者模擬:什麼是好的決策(A Brief Talk on Agent-based Modeling: What is an Appropriate Decisio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 林鈺倢

    過去我們在做水資源分配相關決策時,習慣以 Top-down(由上而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圖一所示,「由上而下法」 是先對問題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後再去思考其他細節,簡單來說就是以總體的社會效益作為決策的依據,而決策權在於政府,由政府去配置資源,發生矛盾時也由政府來從中協調;因為過於強調總體的效益,所以會忽略小團體或是基層單位的需求,也無法展現問題的多元性 Continue reading →

  • 能源回收之水處理裝置―電容去離子模組 2016/09/19

    能源回收之水處理裝置―電容去離子模組(Energy Recovery of Water Treatment Device: Th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System)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陳以安

    電容去離子技術近年來受到各界矚目,對於海水淡化、重金屬去除、放流水再淨化、特殊廢水目標物選擇性去除等應用,都被看好將來有望克服就有技術遇到的瓶頸,成為新一代水處理裝置。而優化這個標榜著環境友善、省能的水處理裝置,除了透過研發內部使用的多孔材料、針對裝置使用目的來進行材料改質或與其他材料進行結合,以達到良好水處理效果之外,也可透過裝置的操作手法,例如裝置充放電的電流、電壓控制,電源線路連接裝置的設計,或裝置彼此的線路連接方式及處理液體的流通方式等,達到有效利用、回收能源的目的。本篇文章將介紹電容去離子裝置能源回收的原理、操作、計算以及應用。 Continue reading →

  • 正向滲透 2016/09/06

    正向滲透(Forward Osmosis)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生 許中俊

    滲透是早已被人們熟知且廣泛利用的物理現象,其可以定義為經由滲透壓差的驅動,使水通過一個選擇性半透膜的淨移動作用,而半滲透膜顧名思義,能夠在排除其他溶質分子與離子的同時讓水通過。如今許多領域,像是水處理、食品加工、發電甚至控制藥物釋放都能夠利用滲透現象來達到,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例子的就是逆滲透 (Reverse osmosis, RO) 淨化水質,對進流水施以額外的水壓,使水分子由滲透壓高傳輸至薄膜滲透壓低的另一側生成純水的方法;相反地,正向滲透 (Forward osmosis, FO) 即直接利用溶液相對之滲透壓(由低至高)來驅動水的傳輸,使進流水濃縮、稀釋高濃度的提取液 (Draw solution)。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