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耗用的評估方法 2013/10/21

    水資源耗用的評估方法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林佳玉

    過去水資源在生命週期評估裡被視為產品製程的盤查原料之一,用量相對於其他物質較少而未受重視;近年來全球人口成長及經濟發展快速,不斷超量抽取地面水及地下水、污染淡水資源及無效率的使用,造成淡水資源壓力;許多研究者體認到水資源漸漸匱乏,水資源使用的衝擊與損害評估才漸受重視,開始有較多學者及機構投入衝擊評估架構的研究、建立宿命及暴露損害的因果關係,以及找出特徵化因子及量化模式。 Continue reading →

  • 風力發電生命週期評估 2013/10/21

    風力發電生命週期評估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甘幸佳

    風力發電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能源系統,於1996年到2011年間,風力發電每年平均裝置容量成長約28%,為再生能源中第二大發電量系統。但是在開發風力發電的過程中,不論是風力發電機本身,或者是建造及維修過程等,皆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並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衝擊。生命週期評估是一種系統化的環境衝擊評估工具,因此亦被運用在風力發電技術的評估。

    進行風力發電生命週期評估,首先須確定要探討的系統範疇,接著收集風力發電系統生命週期中所消耗的資源、能源及所產生的污染排放等資料,並透過科學方式計算其對不同自然環境或受體之衝擊,亦指從搖籃到墳墓的階段。主要可分為風力發電組件製造、建造運輸、運轉維修及退役回收四大階段,分述如下。 Continue reading →

  • 擁擠,怎麼解決? 2013/10/21

    擁擠,怎麼解決?
    美國華盛頓大學營建管理系博士後研究員紀乃文

    「擁擠」是什麼樣的概念?塞車、排隊,都算是擁擠的體驗。而「擁擠」怎麼發生?簡而言之,是因為有限資源集中在一個有限的區域,但大家都對這項資源有需求。比方說:大家都想要住大都市,因為住在市郊,山明水秀,空氣清新,房子寬敞舒適且便宜,以生活品質而言,比住在市中心顯然理想多了。可是住過市郊的人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大家要往市中心擠?因為工作休閒地點都在市中心,更重要的關鍵在於交通──大都市有便捷快速的大眾運輸系統,但市郊沒有,或班次很少。

    於是,人們犧牲了生活品質,去換取「便利」。而「擁擠」讓人產生的焦躁,就象徵了「便利」的供不應求。人們開始被迫退向大都市的邊陲地帶,它慢慢的也因人口增加的緣故而成為市中心的一部份,這就是都市發展的過程。 Continue reading →

  • 濕地的維護 2013/10/21

    濕地的維護
    經濟部水利署陳育成助理工程司

    臺灣的水環境

    臺灣四面環海,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侯,並位於東亞島鏈要津和海潮匯聚之所在。島內河川因受中央山脈地形阻隔的影響,大多數的河川皆為東西走向,河川坡陡、流急、豐枯水量懸殊,這樣的天然條件下不利於水資源的貯蓄與調節運用,且在坡度、地質及地震等因素影響下,時有洪災或土石流等災害發生。

    濕地的種類與功能

    臺灣因地形、地勢、地質及環境氣侯的多變,生態豐富,是無數生物生息遷徒的重要棲地。從海岸泥質灘地、岸礁、河口、沙灘,沿河上溯,連結遍布內陸的窪地、漁塭、水稻田、水圳、埤塘、水庫、自然湧泉、高山湖沼等,連串成為綿密的「濕地生態網絡」,不但是鳥類等重要物種繁衍遷移的據點及環境穩定的重要因子,也是孕育臺灣豐富多樣生物的「濕地銀行」。

    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功能,其包括提供經濟生產(如水稻等)、生物棲地、保水滯洪、淨化水質、觀光遊憩、研究教育與種源基因保存等多方面功能,是地球各生態系中生產力最高者之一。 Continue reading →

  • 新興水資源─廢污水再生利用 2013/10/21

    新興水資源─廢污水再生利用
    經濟部水利署劉尚儒正工程司

    臺灣的水

    雖然臺灣年平均降雨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受地形影響,約3/4的降水均直接流入海洋,平均每人每年可利用的水量僅約世界平均值的1/7,使臺灣成為「缺水國」之一。近年來更因氣候變遷,導致降雨時空分配不均,短時間的暴雨及枯水期長,均使水資源貯留不易、「春旱」亦趨常態化。

    國內傳統水資源可分為三種:水庫給水、河川引水及地下水,主要供應民眾日常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用水,雖在缺水期間,農業用水可藉休耕的方式降低使用量,並轉供民生及工業使用,降低用水緊張的氣氛,但可用水資源不足仍為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c1

    圖一、臺灣地區90-99年水資源運用概況

    新興水資源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抬頭,友善環境、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已成為國家發展時重要的考量因子。由於傳統水資源開發的方式如興建水庫、攔河堰、越域引水…等,因開發極為不易,近年來多以發展新興水資源的方式輔助傳統的水資源。

    新興水資源的發展,以兼具永續性、多樣性、前瞻性及可行性為前提,包含雨水貯留再利用水、廢污水回收再利用水、海水淡化水、農業排水再利用水…等,其中農業排水再利用水受氣候影響大、海水淡化水生產成本高、耗電量大,僅於特定地區、特殊用途才加以建設、開發,現階段則以廢污水回收再利用及雨水貯留再利用為主要發展的對象。 Continue reading →

  • 氣候變遷是什麼? 2013/10/21

    氣候變遷是什麼?
    經濟部水利署鄭欽韓副工程司

    氣候變遷的定義與成因

    氣候變遷一般是指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氣候在一段時間(可能為數十年至數百萬年)內的變化。依據氣候變遷跨國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顯示,自二十世紀中以來,大部分所觀測到的全球溫度上升因素,非常有可能來自於人為排放溫室氣體(如圖一)濃度的增加。而這些增加的溫室氣體累積於地球大氣層中,不斷地吸收太陽照射地球的能量而具有保溫作用,形成地球的溫室效應,使得全球溫度逐漸升高,並進而造成氣候變遷現象的產生。 Continue reading →

  • 家庭節約用水 2013/10/21

    家庭節約用水
    經濟部水利署楊介良科長

    節水的重要性

    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召開「節水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要正視缺水問題,因為不久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危機,是繼石油危機後的下一個危機,因為水是寶貴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

    臺灣地區由於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河谷狹窄水庫庫容小及地質年淺質弱適合建壩地點有限等不利因素,使降雨量無法充分蓄存利用。此外,根據學者對近年來自然氣候變遷的分析顯示,臺灣地區南旱北澇、降雨時間持續減少、降雨集中及不降雨日數增加等情勢日益明顯,均使水資源的開發更加困難。在水資源開發日益困難,而需水量卻隨著人口與經濟成長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推動節約用水工作已成為減緩缺水壓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臺灣地區的人均用水情形

    依據統計分析,臺灣地區人均日用水量近10年,已屬於持平狀態。若要進一步降低人的均用水量,則相對需花費更多經費或建立強制性的手段,來達到節水的成效。

    c1

    圖一 臺灣地區歷年來人均日用水量

    家庭節水意識調查

    經濟部水利署民國99年節水意識調查發現,有八成二(81.8%)的受訪者並沒有發生過缺水的問題,僅有一成二(12.4%)的受訪者家中夏季偶爾會缺水,另外有1.4%的比例受訪者,家中經常發生缺水問題。綜上可知,一般民眾未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再從下列調查資料發現,民眾生活用水的習慣中,並未落實節約用水。

    1、廚房用水仍有節水空間

    以洗碗用水習慣分析調查發現(如圖二),有五成二(51.70%)的受訪民眾習慣直接用水龍頭沖洗碗筷等餐具,相對的有三成一(31.50%)的受訪者會先置於盆槽洗後用水直沖,或放水在盆槽內洗滌佔8%。由此顯見,多數受訪民眾在用水行為上是較為浪費。

    c2

    圖二 洗碗用水習慣分析調查結果

    2、省水器材未能全面深入家庭

    87年起推動之省水標章產品,目前仍為鼓勵性質,並未強制一般民眾使用,調查結果顯示(如圖三),70.7%民眾家中未裝置省水標章認證相關器材 Continue reading →

  • 面對氣候變遷我們該怎麼辦? 2013/10/21

    面對氣候變遷我們該怎麼辦?
    經濟部水利署鄭欽韓副工程司

    氣候變遷進行式

    氣候變遷一般是指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氣候在一段時間(可能為數十年至數百萬年)內的變化。氣候變遷跨國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已發佈的歷次評估報告中,列舉了多項科學證據,舉證氣候變遷是已經發生不可改變的事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近150年(由1860年代到2000年代)全球平均溫度有上升的趨勢,而且攀升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全球平均海平面,因冰河面積的融解也觀察到有上升的趨向。

    減緩與調適

    「減緩」與「調適」是現階段世界各國為順應氣候變遷所採取的積極作為。「減緩」是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使氣候變遷的變化趨勢逐漸於和緩,朝向將全球平均上升溫度控制在2℃以內的期望目標。「調適」是針對未來氣候可能產生的衝擊與改變,以縝密規劃、完整裝備與執行調適措施的堅決態度與行動,適應充滿挑戰的新環境。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尚未減輕之前,我們必需「減緩」、「調適」並用,才能適應未來氣候變遷下的生活。

    節約能源

    目前全球平均上升的溫度,距離維持在2℃的期望目標,只僅存1.2℃的溫度,因這上升的0.8℃主要是來自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絕大部分的來源是能源的使用,包括媒、石油和天然氣等,所以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及尋找並利用可行的替代能源,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