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點

沸點上升法求分子量的限制(下)

沸點上升法求分子量的限制(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邱智宏

連結:沸點上升法求分子量的限制(上)

三、$$\ln(1-X_B)=-X_B$$誤差的探討

$$\ln(1-X_B)=-X_B$$ 成立的條件為 $$1\gg X_B$$,即溶質的莫耳分率遠小溶劑,為一稀薄溶液方能適用。如果我們直接將不同莫耳分率的 $$X_B$$ 直接經由計算機求出 $$\ln(1-X_B)$$ 的值,並比較其大小,如表二所示。

53298_c1

表二 不同 $$X_B$$ 情況下,$$\ln(1-X_B)$$ 和 $$-X_B$$ 的百分比誤差

抗凍劑

抗凍劑 (Antifreeze)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生張育唐/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抗凍劑 (Antifreeze),是指在水或溶液、溶劑當中的添加物,其目的在於降低溶液的凝固點,藉此以令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溶液不會凝固,因而避免溶液凝固所造成的損害。

由於水凝固成冰之後,體積會膨脹,因此水凝固所造成的容器膨脹變形,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損害,是相當嚴重的。也因此,在氣溫較低,可能會達到零下的地區,抗凍劑的使用相當普遍,例如像是汽車引擎、發動機的水冷卻系統。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Freezing-point Depress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台語有句俗諺形容有權勢有能力的人「喊水會結凍」,水真的這麼容易結冰嗎?也許純水是,其他的水溶液可不見得。英國的宗教家華特生(Richard Watson,1737-1816)在1771年時測量不同濃度鹽類水溶液的的凝固點,發現鹽類溶液凝固點的降低值和溶液含鹽量成正比,且相同重量但不同鹽類造成的水溶液凝固點下降值也不盡相同。到了1788年,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登(Charles Blagden,1748-1820)測量了氯化鈉、硝酸鉀、酒石酸鉀鈉、硫酸鎂、硫酸亞鐵等鹽類水溶液的凝固點,結果指出加入的鹽量和水溶液凝固點的降低值成簡單正比,稱為布拉格登定律(Blagden’s Law)。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與沸點升高

水溶液凝固點降低 (Freezing-point Depression)與沸點升高 (Boiling-point Elev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水溶液有很多特性,譬如具有滲透壓、高表面張力、凝固點和沸點與水不同等,18世紀時科學家就知道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與沸點比純水高。不只是只有水溶液,只要是含非揮發性溶質的溶液都會有這項特性。

熔點與凝固點(Melting and Freezing Points )

熔點與凝固點(Melting and Freezing Points )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賴文哲教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結晶的固體當溫度漸漸升高,直到發生熔化時的溫度稱為熔點,熔化時所增加的熱量用來破壞分子間的作用力(即改變位能),而分子動能並不增加,此時溫度維持固定。若反過來對液體降溫,直到其凝固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

熔點的高低會受到壓力影響,其變化分為兩類:一類是當壓力升高則熔點降低,例如純水在一大氣壓時的熔點非常接近 $$0^\circ C$$,直接對低於 $$0^\circ C$$ 的冰塊加壓,則會使冰塊受壓而熔化,但這種因壓力變化而造成的熔點變化非常小,大約每升高 $$130$$ 個大氣壓降低 $$1$$ 攝氏度;另一類是當壓力升高則熔點升高,大部分物質具有此種特性。對於穿冰刀溜冰時摩擦力很小的原因,早期認為是因為冰刀接觸面積小,對冰的表面壓力大,造成冰面暫時的熔化,目前已了解是具有其他的表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