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9)結語(Survey sampling-9.Conclusions)

抽樣調查(9)結語(Survey sampling-9.Conclusions)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副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8)問卷設計

民國 87 年 11 月 5 日,台灣各大報紙均顯著地刊登美國期中選舉的消息。因在加州有位背負著全美華人希望,力圖成為“美國本土首位華裔聯邦參議員”的鄺傑靈,敗給競選連任的民主黨參議員巴克瑟女士。

中國時報第 3 版寫著:雖然選前預測是兩人難分難解, ···,加州選票在開出百分之八時,鄺傑靈還以百分之五十一比四十八領先巴克瑟,但美國各大媒體即已大膽地宣布“巴克瑟可保住其參院席位”。

抽樣調查(8)問卷設計(Survey sampling-8.Questionnaire design)

抽樣調查(8)問卷設計(Survey sampling-8.Questionnaire design)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副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7)調查誤差

在 2001 年 1 月號中文版讀者文摘,有一篇“民主難道只是數字遊戲?”原作者為Eric Burns。對藉民意調查之名背棄原則的政客,提出若干批評,也撿討民調中提問的措辭方式。一個例子是,美國總統柯林頓,因與白宮見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糾纏不清的關係,在大陪審團要求他前往作證之前,一份民調中有下述一道問題:

你贊成讓總統做完他的任期而不再受到調查,還是讓他受彈劫下台?

抽樣調查(7)調查誤差(Survey sampling-7.Survey errors)

抽樣調查(7)調查誤差(Survey sampling-7.Survey errors)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副教授責任編輯

電訪、面訪及問卷,都是常用的調查方式。由於樣本通常不等於母體,因此會產生所謂抽樣誤差。抽樣誤差可經由精緻的抽樣調查設計而成小。在抽樣調查過程中,尚有一些其他型式的誤差會產生,稱之為非抽樣誤差。這種誤差產生之主因為不回答、不準確的回答,或選擇偏差。

抽樣調查(6)美國選舉實例探討(Survey sampling-6.A Case study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抽樣調查(6)美國選舉實例探討(Survey sampling-6.A Case study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副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5)如何抽樣

在做進一步之討論前,本節我們先看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杜魯門(Harry Truman,1884-1972)對杜威(Thomas Dewey,1902-1971)那一有名的例子,這是取材白 Freedman et al.(1991)。

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Survey sampling-2.Random phenomenon)

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Survey sampling-2.Random phenomenon)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1)前言

如果有數字 $$1, 2, 3$$ 要求其平均。則因和等於 $$6$$,故平均為 $$2$$。這是很清楚,不會有疑義的。但如果從一堆蘋果中,挑 $$3$$ 個量其平均重量,則此平均重量是否等於整堆蘋果的平均重量呢?你一定說通常不等。而且不同的人去挑選,或同一人兩次抗選,都可能得到不同的平均值。隨機現象(random phenomenon,事先不能預知結果的現象)裡就是會如此。

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Survey sampling-3.Take a part for the whole)

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Survey sampling-3.Take a part for the whole)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
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

如前所述,取樣的目的,是為了收集資訊,以做為決策之依據。除非是專制的帝王,或剛愎自用者,否則一般人是不排斥取樣以獲得可供參考的資訊。廣義來說,人們經常在做取樣的工作。有些人偏愛枕邊細語、親信或大老的話,認為那是最該採納的意見。

各級民意代表、人民團體的理監事、學生自治會的幹部等,這類通常是經由普選產生的“代議士”,各自代表某些特定團體表示意見。這當然是枕邊人、親信及大老等型式人物的轉換,是民主社會裡廣被接受的一種制度。

抽樣調查(4)抽樣誤差(Survey sampling-4.Sampling biases)

抽樣調查(4)抽樣誤差(Survey sampling-4.Sampling biases)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

民國 54 年,旅日圍棋好手林海峰,打敗板田榮男,登上名人賽寶座。那時有些人才開始留意圍棋究竟是怎麼下。等弄清楚不過只有黑白子,且下法筒單,有人遂戲稱“我亂下說不定都可贏林海峰”。對一隨機現象,到底有多大可能性會發生,乃依其發生機率之大小來衡量,而不是看少數幾次實驗的結果。事實上,只要機率為正的事件,任做一次實驗,都“可能”發生,只是“可能性”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