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劑

甲基橙(Methyl orange)

甲基橙(Methyl orange)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徐宇慧/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許名智老師

1. 名稱:

中文俗名: 甲基橙、金蓮橙D、(酸性)Ⅲ號橙

中文學名: 對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磺酸鈉

英文俗名: Methyl orange

英文學名: 4-dimethylaminoazobenzene-4′-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c1

 

2. 物理化學性質:

橙黃色粉末或魚鱗狀晶體。固體密度約為 1.28 g/cm3。

溶於水為弱酸性,其PKa=3.47。

微溶於水,較易溶於熱水,而不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

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Disappearing Beautiful Rainbow)〔II〕

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Chemical Whoosh Bottles)〔II〕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生許紘齊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請按此連結,參閱「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I〕

原理和概念

  • 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是當環境發生pH值改變時,自身的形態會改變,從而改變顏色,透過顏色的改變來指示滴定的終點。在滴定終點的附近,指示劑變色的過程中,會呈現出一種中間的顏色,處在這個過程中的範圍稱為指示劑的變色範圍。選擇指示劑的標準,一是變色範圍(包括終點),二是反應靈敏。也就是說,一種合適的指示劑在達到終點時必須很快的變色。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之變色,如表一所示。

    表一 常用的酸鹼指示劑之變色

  • 本實驗使用的酚酞(phenolphthalein)、間硝基苯酚(m –nitrophenol)和百里酚酞(thymolphthalein)三者皆為酸鹼指示劑,依照溶液環境的pH值的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如表一所示的前三者。利用這些酸鹼指示劑的特性,在高pH值的環境下,溶液呈分別現出紅、黃、藍三種顏色。再藉由這三種指示劑之二種,以不同比例混合,使顏色混合呈現出橙(紅加黃:酚酞加間硝基苯酚)、綠(黃加藍:間硝基苯酚加百里酚酞)、紫(紅加藍:酚酞加百里酚酞)三種顏色。這三種指示劑具有共通點,就是在酸性環境中皆呈現無色。
  • 乾冰(Dry Ice)是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的固體形式,二氧化碳略溶於水,容於水中隨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碳酸(carbonic acid),如反應式[1]所示。碳酸與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反應,發生酸鹼中和,產生碳酸鈉,如反應式[2]所示。乾冰直接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碳酸鈉,如反應式[3]所示。亦即,反應式[3]為反應式[1]和[2]之和。本實驗是透過乾冰的酸性,使溶液的pH值下降,進而使指示劑逐漸趨向無色。
    CO2(g) + H2O(l) → H2CO3(aq)    [1]
    H2CO3(aq) + 2NaOH(aq) → Na2CO3(aq) + H2O(l)    [2]
    2NaOH(aq) + CO2(g) → Na2CO3(aq) + H2O(l)    [3]

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Disappearing Beautiful Rainbow)〔I〕

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Chemical Whoosh Bottles)〔I〕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生許紘齊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前言

酸鹼指示劑在化學實驗中常用在檢驗溶液的酸鹼性,藉由指示劑呈現不同的顏色來判定溶液的酸性、中性或鹼性。本實驗是利用三種指示劑在鹼性的溶液中呈現六種不同顏色的「美麗彩虹」,然後加入乾冰使「彩虹」逐漸消失,顏色變化非常明顯,視覺效果令人驚艷。

實驗影片

請按此連結,戴紅藍眼鏡,觀看3D有趣實驗:美麗彩虹的消失(Disappearing Beautiful Rainbow),YouTube。

電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電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楊詠鈞

簡介:

電位滴定法與傳統滴定相似,但不需使用指示劑,而是利用至少一對的電極浸入溶液,依照滴定目標元素(或化合物)離子濃度不同的變化,測出兩電極的電位差,並根據電位差而獲得該元素(或化合物)的濃度。

原理與設備:為了要測出浸入溶液中兩電極間的電位差,必須先確立(知道)其中一個對應電極的電位,最後才能獲得與另一電極間的電位差。此電極稱為參考電極,一般採用不易氧化、難溶性的金屬作為參考電極,例如飽和甘汞電極及Ag/AgCl電極兩種。而指示電極(Indicator Electrode)的內外離子濃度不同產生電位差,這個電位差與待測溶液離子濃度成線性關係。利用滴定試劑體積對溶液之電位作圖,可得一滴定曲線。將此曲線微分,可得到一尖峰圖,斜率的最大值即為滴定終點。

化學示範實驗:酸鹼彩虹玻璃管(Acid-Base Rainbow Tube)〔II〕

化學示範實驗:酸鹼彩虹玻璃管(Acid-Base Rainbow Tube)〔II〕
國立玉里高級中學化學科黃有道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請按此連結,參閱「酸鹼彩虹玻璃管[I]」

原理和概念

● 傳統的廣用指示劑是由水、甲醇、正丙醇、酚酞(phenolphthalein)、溴瑞香草藍(bromothymol blue)、甲基紅(methyl red)、瑞香草藍(thymol blue)混合而成,廣用指示劑的成分與酸鹼顏色變化,如圖七所示。典型的廣用指示劑在不同的pH值之顏色變化,如圖八所示。

圖七 廣用指示劑的成分與酸鹼變色。 圖片來源:陳少軍製作

圖八 廣用指示劑於不同pH溶液下的顏色。 圖片來源:http://homepages.ius.edu/dspurloc/c121/repelem.htm

化學示範實驗:酸鹼彩虹玻璃管(Acid-Base Rainbow Tube)〔I〕

化學示範實驗:酸鹼彩虹玻璃管(Acid-Base Rainbow Tube)〔I〕
國立玉里高級中學化學科黃有道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前言

一支裝有綠色溶液的玻璃管,在其一端滴入酸液、另一端滴入鹼液,然後翻轉數次,整支玻璃管就能呈現出完整的七彩顏色,猶如空中的彩虹。

示範實驗影片

請按此連結:酸鹼彩虹玻璃管(Acid-Base Rainbow Tube),YouTube。

自製酸鹼指示劑

自製酸鹼指示劑 (Home-made Acid-Base Indicators)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化學科歐惠郡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自1663年Robert Boyle應用植物性色素測定酸鹼度至今,石蕊 (litmus) -地衣用氨與鹼處理後所得到的藍色粉末,仍為廣泛運用的酸鹼指示劑。大部份指示劑屬於弱酸或弱鹼性的有機化合物。酸型指示劑如溴百里酚藍 (bromothymol blue)、酚酞 (phenolphthalein) 等,在酸中呈HIn的型式,在鹼中脫去氫離子而為共軛鹼In狀態;鹼型指示劑,如甲基橙 (methyl orange)、甲基紅 (methyl red) 在鹼中為In型式,在酸中得到氫離子而呈共軛酸InH+的狀態。結構改變後對光線的吸收與反射也改變,因而顯現不同的顏色。

酸鹼指示劑

酸鹼指示劑 (Acid-Base Indicators)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化學科歐惠郡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一般酸鹼指示劑的變色範圍及其在酸、鹼溶液中呈現的顏色,皆列於下表。在自製酸鹼指示劑一文中曾提到:指示劑變色範圍的 pH 值通常會介於 pKa±1之間,下表中亦呈現出部份指示劑的此種相關性:

酸鹼指示劑(Acid-Base Indicator)的變色原理

酸鹼指示劑(Acid-Base Indicator)的變色原理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林雅凡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李俊毅責任編輯

酸鹼指示劑無論對於判定物質的 pH值,或是應用於酸鹼滴定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早在十七世紀,人們就開始在各樣的研究上利用指示劑,然而卻遲至十九世紀末,科學家才開始對「為什麼酸鹼指示劑在不同的pH值之下會呈不同顏色?」這樣的問題有較深入地探討。最先對這現象提出解釋的,是德國化學家威廉•奧士華(Wilhelm Ostwald),後來經過漢茲許(A. Hantzsch)、科爾索夫(I. M. Kolthoff)以及史第格立茲(Julius Stiegliez, 1867-1937)等人的研究、修正與歸納後,提出現今我們所認同的酸鹼指示劑變色理論。

「決定指示劑變色的因素是什麼?」言簡意賅的說,就是「平衡」。一般常用的指示劑本身即是一種弱酸或弱鹼,所以置於溶液中,自然有微弱的解離現象產生,而能寫成如式一的平衡式。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