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四):迪拉克複合費米子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四):迪拉克複合費米子
蕭維翰

連結:【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三):複合費米子

這兩年物理學家提出了新的粒子電動對稱的理論解釋最低蘭道階(Landau Level)的物理,此新模型不再透過將磁通量附著到原粒子身上,而是藉由粒子漩渦對偶性,用更自然的方法去闡述一些實驗上觀測到的現象。

圖一:在最低蘭道階中的粒子電洞轉換。\(\nu\) 填滿態會被轉換到 \(1-\nu\) 填滿態,而 \(\nu =\frac{1}{2}\) 擁有粒子電洞的對稱性。

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量子霍爾效應的現象,並為分數與整數量子效應提供一些解釋。再者我們討論了 Jain 的複合費米子理論,指出實驗上觀測到的分數 \(\frac{1}{3},~\frac{2}{5},~\frac{3}{7},…\) 或 \(\frac{2}{3},~\frac{3}{5},…\) 等,都能被 Jain 序列所說明。在結尾處,我們指出 Jain 序列的極限是 \(\frac{1}{2}\),在那個狀況下,複合費米子看不到磁場,並形成一個費米液體。針對這個問題, HLR 是一個知名的有效理論。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三):複合費米子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三):複合費米子
蕭維翰

連結:【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二):分數量子化與 Laughlin 波函數

在 Laughlin 波函數後,J. Jain 提出了複合費米子的概念,將整數量子霍爾效應與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結合在一個框架下,並成為研究量子霍爾效應的一個典範。

本圖引自1990年6月22《科學》雜誌封面,courtesy of illustration T. S. Duff and T. Kovacs, AT&T Bell Laboratories

儘管 Laughlin 波函數從定量的角度提供了當時人們了解某些分數霍爾態的出發點,它並不稱得上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另一方面,它的成功也多侷限於 \(\frac{1}{3},~\frac{1}{5}\) 等分數,而不涵蓋其他如 \(\frac{2}{5},~\frac{3}{7}\) 等也在實驗中被發現的狀態。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一):塵埃中洗滌出的整數

【物理世界】量子霍爾效應(一):塵埃中洗滌出的整數
蕭維翰

真的要寫量子霍爾效應,可以寫好幾本書,要從最尖端的進展切入,也會讓讀者摸不著頭緒,這邊我分稿從歷史的起源開始,並只挑一些聽起來真的可以令所有人驚訝的面向。

圖一:霍爾效應的實驗圖示,原本往 x 方向流的電賀受到磁場的影響在 y 方向也形成電壓,變成實驗上可以測量的霍爾電壓, credit: wikipedia

筆者儘管基於工作很常算數學,但上大學後幾乎不常親自動手做數字計算了。前幾個月我在電腦上送出一個滿複雜的積分,幾秒後我得到

\(\displaystyle\frac{-12.56637062125499}{4\pi}\)

不知道讀者們平常做算術的頻率如何,在作業中遇到這種數字會不會覺得很沮喪?分子那一串數字已經無跡可尋,何況底下還除一個 \(4\pi\)?然而有趣是,在電腦有效的位數下,這個組合其實跑出了── \(-1.00000000000000\)

電導率、弱局域化、與量子混沌(上)

電導率、弱局域化、與量子混沌(上)
蕭維翰

理論物理學的目的是為物理現象提供一些定量的描述。也因此一個完整的物理理論,應該能計算一些可觀測的物理量。基於人類對電磁現象的掌握,在可測量的一系列物理量中,電阻率(resistivity),或者是它的倒數,電導率(conductivity),大概是最直接的對象了,也因此,本文想趁機談談在一些問題中,物理學家如何從理論模型中得到電導率,而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電導率。

旋轉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旋轉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蕭維翰

圖一:旋轉的 BEC 中的漩渦和真實的漩渦

高中的物理課程中,我們學習動量、角動量,用這兩個量來量化一個物件平動狀態以及轉動的狀態。儘管大多數人在大學後不會再接觸更進階的物理課程,但事實上就描述運動狀態而言,也沒有更多新的物件了。

物理學的理論描述是盡量得跟實驗呼應的,也因此,即便是今日大如強子對撞機的尖端實驗,源頭的想法也都是想藉由動量、角動量等在交互作用的前後關係,去獲得物理資訊。

本文就來略談,當我們轉動一個流體,更精確地說,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e),什麼事情會發生。

百秒說科學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百秒說科學企劃團隊製作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全新企劃的【百秒說科學】,把你可能看都不想看、有看沒有懂、看一秒就睡著的科學,直接拍成影片講給你聽。從古早科學談到現在最新最潮的科學研究,談天談地談南談北,讓科學不再是不要問很可怕!

2015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關於微中子的研究,頒給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 與阿瑟‧麥克唐納 (Arthur B. McDonald),得獎理由是他們發現微中子震盪,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

但是!微中子到底是什麼東東?【百秒說科學】來告訴你!

微中子系列共有九支影片:

第零集以生動活潑的動畫展開序幕,向觀眾介紹「微中子」這個奇妙的基本粒子, 第一集到第八集隆重邀請到臺大梁次震中心主任-陳丕燊教授來為你揭開微中子神秘面紗!其中還有梶田隆章教授來臺灣演講抽空讓 CASE 採訪的一些背後小秘辛!


【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第零集 – 微中子到底系蝦咪?

◕ 資料來源

統計熱物理學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費米-狄拉克分布

費米-狄拉克分布

費米-狄拉克分布 (Fermi-Dirac distribution)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100級 郭宇安

「自旋」(spin)是許多粒子都具有的基本性質。科學家將自旋為整數倍的粒子稱為「玻色子」(boson),比如光子;將自旋為半整數倍的粒子稱為「費米子」(fermion),比如電子。對於玻色子而言,同一量子態可以佔據無數的粒子,然而對於費米子而言,同一量子態僅能容納一顆粒子──這使得兩者在統計上出現差別,以下僅就由費米子所衍生出的「費米-狄拉克分布」(Fermi-Dirac distribution)做討論。

【活動訊息】探索講座第九期:沒人懂的量子世界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第九期 沒人懂的量子世界

I think I can safely say that no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mechanics - R. P. Feyn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子力學是微觀描述物質的物理理論,在二十世紀初期與巨觀描述物質的「相對論」一起擴大了人類從原子到宇宙的認識,這是近代物理的兩大支柱,許多分支如凝態物理、核物理學與粒子物理學等,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
本系列演講中,臺灣大學與清華大學物理系的教授們,將回顧這一百多年來,普朗克是如何率先由黑體輻射突破,接著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接棒,率先引進量子的概念讓人們理解我們是在一個不連續的世界中。而在實驗上,電子的現身與對原子結構的一連串重大實驗發現,都刺激著一代傑出的物理學家在歐洲大陸上既競爭又合作地發展的理論描述次原子世界,進一步推升了量子力學的發展,而量子力學對微觀物質的描述,也進一步推升了原子彈的誕生。
本次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顧問高涌泉、陳義裕與石明豐等教授亦將介紹二次世界大戰後,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的嘗試,進而發展出量子電動力學與量子場論,這讓人們在尋找一個可以描述所有基本作用力的的理論上邁進了一大步! 而在應用層次上,也將介紹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發展出的半導體工業讓人類進入資訊年代;而展望未來,應用無窮的量子力學也將帶給人類無法破解的量子密碼與物質的瞬間移動!

◎活動資訊◎

2013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第九期 沒人懂的量子世界 系列講座

I think I can safely say that nobody understands quantum mechanics - R. P. Feynman

日期:2013年3月30日至6月8日,共8個週六

時間:下午2:00至4:30 (13:30開放報名入場)

地點: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國際會議廳

現場免費報名參加,10人以上團體與遠道觀眾,,敬請事先至報名系統登錄。

活動網址:http://case.ntu.edu.tw/quantum

報名系統:http://case.ntu.edu.tw/register/ (尚未開放)

【活動辦法】

時間:03/30~06/08,週六14:00~16:30(04/06、04/13、05/11不舉辦)

地點: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1F國際會議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