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 resources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下)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下)(Introduction of Drought Contingency procedure in Taiwan 2015 (II))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電腦輔助工程組博士班 陳奕竹/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副執行長 謝維權

連結: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

三、104 年旱災應變過程

表一、104 年旱災應變過程

時間 事件 / 應變
103/11/17 水利署成立「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103/12/2 經濟部成立「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104/2 各水庫蓄水率僅剩 3 至 5 成
104/2/26 中央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104/3/27-5/8 於水利署 10 樓成立旱災應變中心
104/5/20 受梅雨影響,北部及中部區域旱情大為紓解
104/5/25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撤除
104/6/8 水利署應變小組解編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

104年臺灣旱災作為介紹(上)(Introduction of Drought Contingency procedure in Taiwan 2015 (I))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電腦輔助工程組博士班 陳奕竹/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副執行長 謝維權

民國 103 年 9 月至 104 年 6 月間,臺灣發生了嚴重旱災,103 年 10-11 月發生了自民國 36 年來氣象局有完整 13 平地測站降雨最少的紀錄,旱災期間長達 9 個月,稱為 104 年旱災。由於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全民防災」,因此本文將簡介本次旱災概況以及政府應變過程,期望能讓一般民眾提升旱災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加了解本次旱災事件。

認識拱壩以及其簡易分析

認識拱壩以及其簡易分析(Introduction and simple analysis of arch dams)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四年級 陳鵬元

儘管年平均降雨量高達 2500 毫米而高居全球排名第 13 名,水資源看似不虞匱乏,台灣卻是全球排名第十八缺水的國家。這是因為台灣的地勢陡峭,使得河川的河床比降極大,且因台灣東西狹長,河流又多為東西流向,使得河流短促,造成大部分的降水進入河流後都迅速流入海洋,無法有效儲存。再加上台灣的降雨時間較集中,無法一下儲存這麼龐大的水量,只能任由其流入海中。又因地狹人稠,導致台灣每人每年可分得的水資源大約只有 4000 立方公尺,僅約世界平均的五分之一。

認識「原水濁度」

認識「原水濁度」 (Turbidity)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電腦輔助工程組博士班陳奕竹

當颱風侵襲臺灣之後,有時會聽到新聞報導提到「原水濁度達到多少NTU,已影響正常供水」,其中的濁度、NTU代表什麼意思呢?又為什麼颱風之後原水濁度會上升?以及我們該怎麼解決颱風之後的供水問題呢?

伏流水

伏流水 (Hyporheic Water)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蔡孟涵

什麼是「伏流水」

伏流水為流動或儲存於河道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也有學者出伏流水為河川及沼澤之底部或側部之沙礫層中所含之地下水(圖一)。

擷取

圖一 伏流水3D模型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高屏溪伏流水3D模型說明)

「伏流水」的重要性

臺灣在2014年面臨了十年來最嚴重的旱季,因此在2015年,政府公告了農業限水的相關事宜,當大家都在討論限水的問題時,也突顯了臺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