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長

Print Friendly

波長 (Wavelength)
臺中縣常春藤高級中學李品慧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在物理學裡,波長為一給定頻率的行進波重複單位間的距離,通常被標示為希臘文字Lambda(λ)。波長與頻率之間的關係為:波長 = 波速 / 頻率,如果波速相同,波長和頻率成反比。高頻波的波長較短,低頻波的波長較長。

波的性質隨著位置而改變,如:空氣壓力隨著聲波振盪,而電場與磁場強度則隨著光波與電磁波變化。

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從深紅光,約700nm,到淺紫光,約400nm(頻率約為430-750THz);人耳可以聽到的聲波波長約從17公尺到17公厘之間(頻率約為20Hz-20kHz),因此人耳可聽到的聲波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還長。

波長與頻率的關係

波長與頻率的關係可用公式:波長 = 波速 / 頻率來表示。其中波速為波的傳播速度,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就是光速,為299,792,458 m/s,約為3*108m/s;聲波則為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在室溫室壓下大約為345m/s(1238 km/hr)。使用SI制時,波長的單位為公尺;而頻率的單位為赫茲(Hz),波速即為公尺 / 秒。

波長並非粒子行進一個週期的距離,如聲波和水波,粒子行進一週期的位移,只是一小部分的波長距離,因為粒子只在平衡點附近做些微振盪,與波動的波長差距甚大。

波長可在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改變,但此時波速必隨之改變。如:光進入另一介質時,其波速與波長改變,而由光的顏色不變,我們可知頻率並沒有改變。

非真空中的介質
光在介質中的速度比真空中慢,因此相同頻率的光波在介質中比在真空中的波長短。介質中的波長公式為:λ’ = λ / n,n為介質折射率。
一般來說,若無特別說明,我們常用真空中的波長來表示電磁波的波長。

 


 

參考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Wavelength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