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Kuroshio)(下)

Print Friendly

黑潮(Kuroshio)(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江紫綾研究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息息相關的海洋生物
飛魚
飛魚是達悟人最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捕捉飛魚己經變成達悟傳統文化的部分。每年春季,飛魚族群會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附近海域,此時達悟人會舉行招來飛魚的招魚祭,招魚祭過後開始捕捉飛魚。剛開始僅限於在夜間以燈光誘捕,至夏季時才可在白天捕捉飛魚,這段時間內達悟人通常不捕捉別的魚類。達悟人在夏季時會舉行另一次的儀式,停止捕捉當年的飛魚,改捉別的魚種。之後,約國曆九月上旬,飛魚終食祭時,需將吃不完的飛魚,通通丟棄。達悟族人對這整個飛魚的捕撈和食用、生產和消費,這些活動皆與祭祀有關,但也是一种對食品的保存期限和漁類的永續利用的觀念。等寒冷季節過後,便是飛魚又將要出現的時候,接著又會開始準備,以迎接新的一年飛魚季節的來臨。

日本鰻
每年冬季,成千上萬的鰻線順著寒流湧向河口地區,沿岸漁民下網捕撈,賣給鰻魚養殖戶,可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鰻魚是臺灣很重要的養殖魚類,是日本料理中的一道美食。但是很少人知道,鰻線在小時候是乘著黑潮暖流而來的。柳葉鰻順著黑潮北上,接近臺灣北部的陸棚時,變態為玻璃鰻,並向河口集中。在河口停留期間,身上出現大量黑色素,稱為鰻線。幼鰻又開始游向父母生活的陸地、河流去,同樣也是溯溪而上,在陸地的河流中生活。直到他們成長到繁殖期時,又開始降河回到深海產卵孵化。這樣週而復始,形成另一種淡水魚迴游的生活週期循環生態。雖然方向和鮭魚不同,但是目的卻是一樣的。

綠蠵龜
綠蠵龜除了上岸產卵外,終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過。牠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之海域,並產卵於溫度達25℃以上的沙灘。綠蠵龜為草食性動物,以海草以及大型藻類為主食,因此牠的覓食海域多為海草豐盛的淺水區,而此區多與珊瑚礁或岩石在一起,因此,珊瑚礁或沿岸區多可見到牠的芳蹤。由於綠蠵龜對其棲息地,不論是海上或是陸上之忠誠度都極高,往往一經確認後,不論迴游多遠的距離,都會回到牠的產卵或覓食場。另外,當海龜的棲息地遭到破壞或開發作其他的用途時,牠也會放棄這塊棲息地,重新找尋新的居所。

結語
常聽到有人說,臺灣是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但事實上我們卻只侷限在陸地上面,總是忽略了海洋。海洋中的漁業資源,屬於一種具有再生能力的資源。只要在資源可承受的範圍內,適當地從事漁撈作業,就不會破壞平衡。然而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平衡,當人類破壞後,往往就很難再恢復回原狀了。這樣的結果,除了直接影響到海洋中的食物鏈之關係、減少海洋生物資源量、破壞海洋環境,甚至會影響到海洋的生態平衡、人類生活,造成範圍更廣影響更深的危機。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http://www.kuroshio.org.tw/
曾萬年(2007)日本鰻的生活史與鰻線產量的變動。臺灣鰻訊,259期。
Gilson, J. and D. Roemmich (2002): Mean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Kuroshio geostrophic transport south of Taiwan (1993-2001).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58, 183-195.
Liang, W. -D., T. Y. Tang, Y. J. Yang, M. T. Ko and W. -S. Chuang (2003): Upper-ocean currents around Taiwan. Deep-Sea Research II, 50, 1085-1105.
Tang, T. Y., J. H. Tai and Y. J. Yang (2000): The flow pattern north of Taiwan and the Migration of the Kuroshio.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 349-37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