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線與節線

Print Friendly

腹線與節線 (antinodal line, nodal lin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李宛儒

當兩個同調點波源互相干涉 (Interference)時,會出現穩定的干涉圖形(如圖一),其中明暗交互出現的線條便是腹線(antinodal line) 與節線 ( nodal line)。腹線與節線可在水波槽干涉實驗中被觀察。

圖一 (圖片來源:http://www.phy.ntnu.edu.tw/wiki/index.php/)

圖一 (圖片來源:http://www.phy.ntnu.edu.tw/wiki/index.php/)

波的干涉指的是兩個以上的波通過同樣的空間時,互相疊加產生新的波形。干涉遵守疊加原理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當不同波通過同一個空間時,空間中每一個點所受到的影響是所有波在該處造成的影響之總和,在許多場合中,不同的波之間可視為彼此不會影響。

涉可分為建設性干涉和破壞性干涉,由兩波在空間中該點的相位差決定。若兩波峰/波谷同時到達空間中的一點(同相),該點會有最大振幅,是為建設性干涉;相反地,若一波的波峰與另一波的波谷同時到達一點(反相),則兩波對該點的影響相互抵消,稱為破壞性干涉。 當兩個互相干涉波源所發射出來的波始終具有特定的相位關係時,稱之為同調波源。兩個同調波源干涉,則兩波在空間中任一點的相位差不隨時間改變,就會形成穩定的干涉圖形。

以兩同調之正弦波為例:

$$\begin{array}{ll}y_1=y_m\sin{(kx-\omega t)}&y_2=y_m\sin{(kx-\omega t+\varphi)} \end{array}$$

$$y=y_1+y_2=2y_m\cos{(\frac{1}{2}\varphi)}\sin{(kx-\omega t+\frac{1}{2}\varphi)}$$

在新疊加成的波 $$y$$ 中,振幅為 $$2y_m\cos{(\frac{1}{2}\varphi)}$$。

當 $$\varphi=0$$,兩波同相,$$2y_m\cos{(\frac{1}{2}\varphi)}$$ 有最大值,產生完全建設性干涉;

當 $$\varphi=\pi$$,兩波反相,$$2y_m\cos{(\frac{1}{2}\varphi)}$$ 有最小值,產生完全破壞性干涉。

在二維平面中,產生完全建設性干涉/破壞性干涉的點會彼此連接,交互出現,形成腹線與節線(腹線為建設性干涉,節線為破壞性干涉)。平面中任一點到與兩波源之間的距離差是為波程差,當兩同調波源之間沒有相位差時,若波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則該點相位差為零,產生腹線;若波程差是波長整數倍再加上半波長,相位差恰好為 $$180$$ 度,則會產生節線。在節線處由於破壞性干涉,看起來就如同沒有波通過一般。

腹線與節線的圖形是雙曲線,空間中任一點到固定兩點(波源)的距離差為定值所產生的曲線,正是雙曲線的定義。

以下為一個水波干涉的示意圖:

圖二 (圖片來源:http://www.phy.ntnu.edu.tw/wiki/index.php/)

圖二 (圖片來源:http://www.phy.ntnu.edu.tw/wiki/index.php/)

在兩波源中間,垂直於兩波源連線的中央線,實與腹線相同,為建設性干涉產生之處(波程差為零)。在中央現的兩邊,依序為第一節線、第一腹線、第二節線、第二腹線……

腹線與節線的數目由波長和波源間距決定。當 $$n\lambda<1/2$$ 兩波源間距 $$d<(n+1)\lambda$$ 時($$\lambda$$:波長),兩側各會產生 $$n$$ 條腹線;當 $$(n-1/2)\lambda<1/2$$ 兩波源間距 $$d<(n+1/2)\lambda$$ 時,兩側各會產生 $$n$$ 條節線。

數目又間接影響了腹線與節線的疏密:當波長較大時,腹線與節線數目較少,間距較大,波長較小時間距則較密集,如圖三所示。

圖三 (圖片來源: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8088/2005/hkcee/phy/chapter03/index_03_02_14_02.htm)

圖三 (圖片來源: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8088/2005/hkcee/phy/chapter03/index_03_02_14_02.htm)

波源間距較大時,腹線與節線數目變多,會較密集,波源間距較小則較分開,如圖四所示。

圖四 (圖片來源: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8088/2005/hkcee/phy/chapter03/index_03_02_14_02.htm)

圖四 (圖片來源: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8088/2005/hkcee/phy/chapter03/index_03_02_14_02.htm)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ference_(wave_propagation)
  2. D. Halliday, R. Resnick, and J. Walker, Principles of Physics, 9th ed., 2011.
  3. 輿倫電子學習:http://developer.hanluninfo.com:8088/2005/hkcee/phy/chapter03/index_03_02_14_02.htm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YY at 23:20:19

    您好, 請問波原不會與腹線疊合是對的嗎?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