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

Print Friendly

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蔡翠菱

13_umbrella近年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概念,提供給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一個計畫依據。當你去保育庇護物種的生存環境後,連帶的將保護這個棲地範圍內的其他物種。

  • 何謂「庇護物種」?

庇護物種指的是單一個物種,此物種的特色通常是在群集中廣泛分布的一個物種,而且可以表現出部分或全部物種的需求。也就是說,此一物種對於棲地的需求與其他生存在此群集中的他種生物相似。而且通常會選擇對於特定棲地環境品質要求較高或較敏感的物種,當環境變動或棲地惡化時,一般最早消失的物種。也是說,當確保這些族群可以存活後,在同一棲地中的其他物種的存活應該也可以維持穩定。

庇護物種大多為大型哺乳類和鳥類,例如北美洲西部森林的西點林鴞就曾被作為庇護物種以保育演替後期的森林群集;目前也漸漸有一些無脊椎動物被列在庇護物種清單中,例如將受威脅的蝴蝶列入庇護物種,保護此庇護物種進一步去保護其賴以維生且已受到威脅的草原生態系。

  • 透過「庇護物種」的概念進行保育計畫

在有限的經費、知識與時間的限制下,必須採用最有效率的保育計畫去維持生物的多樣性。然而,生態系中所有物種難以全面研究清楚,所以科學家只能專注於一些特定物種,而庇護物種即可擔任此種重要的角色。當你保育此目標物種後,你必須連同牠的食物來源與棲息的生存空間等等相關要素一同保育,否則這個物種就容易滅絕。當設定好庇護物種之後就可以作為工具,進一步的去決定保育的面積與地點的篩選,與保育的生態系結構等等。也就是說,一個物種的保育,會提供其他共同生活的多個物種一個保護傘。

但在利用庇護物種作為保育計畫的概念較為不足的地方是,在此生態系中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會與庇護物種有所關連,因此不相關的那些物種就容易受到忽略。

  • 在臺灣的庇護物種

在臺灣也有一些物種作為棲息地的庇護物種,例如臺灣雲豹,其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原始天然闊葉林中,其次為針闊葉混合林,再次者為檜木天然針葉林。雖然經過學者長年研究發現,已在2013年4月提出臺灣雲豹可能已經滅絕的消息,但雲豹曾經被作為臺灣生態保育上的指標與庇護物種。

另外例如臺灣黑熊,由於其體型較大,所需的生活空間也較廣泛,因此保護黑熊也需要極大的自然棲地,同時就會保護其他與熊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動物,像是山羌和山羊等等。再加上熊是食物鏈最頂層的物種,所以也調控著草食性動物與被掠食者族群大小;一旦熊消失後,生態系的平衡就很有可能受到破壞,因此臺灣黑熊也同樣成為重要的庇護物種。

參考資料:

  1. 裴家騏、姜博仁(2006)。雲豹安在。科學發展,408:69-77。
  2. 颺如思。環境棲地的復育。取自網址: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121601.htm
  3. Molina, N. (2007). Conservation of rare or little-known species: bi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M. G. Raphael, & R. Molina (Eds.). Island Press.
  4. Roberge, J. M., & Angelstam, P. (2004). Usefulness of the umbrella species concept as a conservation tool. Conservation Biology, 18(1), 76-85.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