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算中的行列式(1):創立者關孝和(Determinants in Wasan (1): Seki Takakazu, the originator)

Print Friendly

和算中的行列式(1):創立者關孝和
(Determinants in Wasan (1): Seki Takakazu, the originator)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林倉億老師

日本江戶時代 (1603-1867,即德川幕府時代) 的數學家在吸納了來自中國的數學知識後,獨立發展出許多新理論及新算法,後人就將這時期的數學稱為「和算」,這時期的數學家就稱為「和算家」。在這些和算家中,最突出也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關孝和。他不但被後世稱為「算聖」,更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行列式的人之一。

我們對關孝和的生平所知不多,就連他是不是在1642年出生的,現在仍有爭議;不過,1708年離開人世,這殆無疑問。關孝和本姓內山,過繼給一位關姓武士後才改姓。關孝和是甲府宰相德川綱重及其子德川綱豐的家臣,擔任「勘定吟味役」的職位,相當於會計總管的職務。在德川綱豐成為德川將軍的養子後,關孝和也就成為幕府直屬的武士,官至「御納戶組頭」,負責幕府的用具。總而言之,關孝和在官途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以家臣的身份,為領主奉獻心力。

相較於平凡的仕途,關孝和在數學上的成果就更顯得非凡燦爛了。關孝和雖然只有二本數學著作出版:《發微算法》(1674年)與《括要算法》(1712年,死後由其弟子出版),但其它的著作則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許多數學家間廣泛地流傳,其中最重要的三本是:

《解見題之法》:約1683年成書,包含許多幾何求積問題、圓錐曲線問題以及今日所稱的阿基米德螺線問題。

《解隱題之法》:著於1685年,內容是開方術及方程論。

《解伏題之法》:重訂於1683年,主要是解多元高次方程組。

這三本代表了關孝和的數學最高成就,後人常以《三部抄》通稱之。在《解伏題之法》中,關孝和為了求多元高次方程組的解,首先創立相當於今日行列式的算法,後世和算數學家就在關孝和的基礎上,推廣到高階行列式。數學史家徐澤林根據關孝和及其兩個弟子建部賢明、建部賢弘合著的《大成算經》(1683-1711),分成八個部分概括關孝和的數學成就:

  1. 創立「傍書法」,這是一種結合文字與算籌符合的代數表示法;
  2. 求高次代數方程式的數值解法;
  3. 消元(未知數)算法與行列式展開算法
  4. 垛積招差(級數公式);
  5. 不定方程;
  6. 無窮小算法;
  7. 幾何學;
  8. 組合分析。

由於關孝和在數學方面的傑出表現,吸引了許多人跟隨他或是他的弟子學習數學,因此被稱為「關流」,並成為江戶時期數學的最大流派,對日本近代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有些日本數學史家就以《發微算法》出版的年代 (1674年),作為日本數學自立發展的里程碑,而不再只是被動地吸收、消化傳自中國的數學。

連結:和算中的行列式(2):關孝和的《解伏題之法》(上)

參考資料:

  • 徐澤林 (2012). 《和算中源:和算算法及其中算源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徐澤林、周暢、夏青 (2013). 《建部賢弘的數學思想》,北京:科學出版社。
  • 梁宗巨、王青建、孫宏安 (1995). 《世界數學通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 楊浩菊 (2004). 《行列式理論歷史研究》,西北大學博士論文。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2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