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自然指數與科學記號

自然指數與科學記號 (Natural Exponents and Scientific Notations)
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單維彰副教授

我們知道乘法是簡化同一數連加若干次的記錄方式,例如 $$2+2+2+2=2\times{4}$$ 而在同一數連乘時,我們也有簡化的記錄方式,稱為次方。例如二連乘五次 $${2}\times{2}\times{2}\times{2}\times{2}$$ 可以記錄成 $${2^5}$$,讀作二的五次方;其中寫在底下的 $$2$$ 稱為底數,寫在右上角的 $$5$$ 稱為指數

彩虹的「若…,則…」

彩虹的「若…,則…」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當你在住宅區裡散步時,有可能看到人家的牆上或門上釘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內有惡犬,閒人勿進。」說自家的狗狗是「惡犬」,似乎有點不夠善待自己的寵物。在國外你有可能看到下面這種比較文雅的警語:

Dogs that bark do not bite. Our dog does not bark. (會叫的狗不咬,我家的狗不叫。)

真值蘊涵

真值蘊涵 (material implication)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李國偉研究員責任編輯

條件句「若…,則…」中的「…」可用符號代替,便寫成「若 $$p$$,則 $$q$$」,甚至更簡化為「$$p\rightarrow q$$」或「$$p\Rightarrow q$$」。這裡用的符號 $$p$$ 與 $$q$$ 稱為「命題符號」,而 $$\rightarrow$$ 與 $$\Rightarrow$$ 稱為「蘊涵符號」,所以條件句也可稱為蘊涵句。命題符號的特點是我們可以賦予它真假值,真值用 $$\bf T$$ 代表,假值用 $$\bf F$$ 代表。蘊涵符號的作用其實是一種連結詞,它把兩個組成份子的命題連結在一起,產生一個新的複合句。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游森棚副教授責任編輯

排容原理(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簡稱PIE),是高中排列組合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基礎原理(前兩個是「乘法原理(Rule of Product)」與「加法原理 (Rule of Sum)」) 亦有一些書按英文順序直譯為容斥原理(或許這是比較好的翻譯)。

排容原理中的「排」 是指「排除」,「容」是指「容納」。 基本上的想法就是「多退少補」 — 多算的要排除,少算的要加進來。從原文亦可以清楚看出這個原理的精神。

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Survey sampling-2.Random phenomenon)

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Survey sampling-2.Random phenomenon)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1)前言

如果有數字 $$1, 2, 3$$ 要求其平均。則因和等於 $$6$$,故平均為 $$2$$。這是很清楚,不會有疑義的。但如果從一堆蘋果中,挑 $$3$$ 個量其平均重量,則此平均重量是否等於整堆蘋果的平均重量呢?你一定說通常不等。而且不同的人去挑選,或同一人兩次抗選,都可能得到不同的平均值。隨機現象(random phenomenon,事先不能預知結果的現象)裡就是會如此。

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Survey sampling-3.Take a part for the whole)

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Survey sampling-3.Take a part for the whole)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
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2)隨機現象

如前所述,取樣的目的,是為了收集資訊,以做為決策之依據。除非是專制的帝王,或剛愎自用者,否則一般人是不排斥取樣以獲得可供參考的資訊。廣義來說,人們經常在做取樣的工作。有些人偏愛枕邊細語、親信或大老的話,認為那是最該採納的意見。

各級民意代表、人民團體的理監事、學生自治會的幹部等,這類通常是經由普選產生的“代議士”,各自代表某些特定團體表示意見。這當然是枕邊人、親信及大老等型式人物的轉換,是民主社會裡廣被接受的一種制度。

抽樣調查(4)抽樣誤差(Survey sampling-4.Sampling biases)

抽樣調查(4)抽樣誤差(Survey sampling-4.Sampling biases)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抽樣調查(3)以偏概全

民國 54 年,旅日圍棋好手林海峰,打敗板田榮男,登上名人賽寶座。那時有些人才開始留意圍棋究竟是怎麼下。等弄清楚不過只有黑白子,且下法筒單,有人遂戲稱“我亂下說不定都可贏林海峰”。對一隨機現象,到底有多大可能性會發生,乃依其發生機率之大小來衡量,而不是看少數幾次實驗的結果。事實上,只要機率為正的事件,任做一次實驗,都“可能”發生,只是“可能性”有大有小。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