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組合

機率歷史(The History of Probability)

機率歷史(The History of Probability)
國立蘭陽女中數學科陳敏晧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許志農教授責任編輯

自古以來,對於不可預知的事情,人們總是充滿著好奇,並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產生了一些或對或錯的法則。姑且不論其動機為何,這些法則卻可能因此開創另一領域或學科,機率論(theory of probability)的發展便是如此。

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 (2)

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 (2)(From Binomial Theorem to Multinomial Theorem (2))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蘇俊鴻老師

連結: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1)

在〈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1)〉中提到 \((x+y)^3\) 的 \(x^2y^1\) 項是如何產生呢?由於 \({\left( {x + y} \right)^3} = \left( {x + y} \right)\left( {x + y} \right)\left( {x + y} \right)\),故可看成在三個 \((x+y)\) 括號中,二個選 \(x\) 一個選 \(y\) 相乘而得,如此選取的方法數為 \(C_1^3\),所以 \(x^2y^1\) 項的係數是 \(C_1^3=3\)。

不過,也可換個方式來看 \(x^2y^1\) 項的產生。如圖一所示,選取二個選 \(x\)、一個 \(y\) 後,其情形等同於 \(2\) 個 \(x\) 與 \(1\) 個 \(y\) 的不盡相異物直線排列。因此,\(2\) 個 \(x\)、\(1\) 個 \(y\) 的直線排列可產生 \(x^2y^1\) 項,這樣的排列方法數為 \(\frac{3!}{1!2!}=3=C_1^3\),故 \(x^2y^1\) 項的係數是 \(C_1^3=3\)。

57318_p1

圖一\(~~~(x+y)^3\) 部分集項示意圖

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 (1)

從二項式定理到多項式定理 (1)(From Binomial Theorem to Multinomial Theorem (1))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蘇俊鴻老師

國中時學到乘法公式 \({(x + y)^2} = {x^2} + 2xy + {y^2}\),\({(x + y)^3} = {x^3} + 3{x^2}y + 3x{y^2} + {y^3}\),就在猜想 \({(x + y)^4},{(x + y)^5},\cdots,{(x + y)^n}\) 展開後的模樣。透過比對可看出 \((x+y)^n\) 的各項都是齊次,也就是說,展開的各項 \(x^ay^b\) 都會滿足 \(a+b=n\)。

因此,只要能掌握各項係數的規則,任意的自然數 \(n\),我們便能將 \((x+y)^n\) 的各項依 \(x\) 或 \(y\) 的升冪或降冪排出。國中老師採用的方法是將巴斯卡三角形畫出(圖一),一一對應,只要足夠耐心,就能達到任意的自然數 \(n\)。

57319_p1

圖一\(~~~\)巴斯卡三角形

重複組合(二):公式的一個直觀解釋

重複組合(二):公式的一個直觀解釋
Combination with repetition (II):An intui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formula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教師黃俊瑋

連結:重複組合(一):相關課程之統整與反思 

在〈重複組合(一):相關課程之統整與反思〉一文裡,簡單統整了重複組合相關概念與連結。

一般而言,重複組合問題可利用一一對應原理,轉化成 \(x_1+x_2+\cdots+x_n=k\) 類方程式求非負整數解個數問題,再進一步轉化得其解的數量為 \(C_k^{k+n-1}\)。而各類計數問題,只要轉化成上述方程式求非負整教解問題,便可依此組合公式求解。

以具體的例子來看,從 \(3\) 類物(每類物超過 \(5\) 個)可重複地選出 \(5\) 個的組合數,等於方程式 \(x+y+z=5\) 的非負整數解個數,可轉化成 \(5\) 個○與 \(2\) 個分隔記號|的排列數,再換成組合數,如此可知非負整數解之數為 \(C_3^{5+(3-1)}\)。

這裡筆者分享另一個想法:我們可將分隔記號「|」改以加號「+」代替,這時 的一組解可對應到「○○○○○++」的一種排法,例如:「○○+○○+○」\(\leftrightarrow(2,2,1)\);「○++○○○○」\(\leftrightarrow(1,0,4)\),其中,將球區分成 \(3\) 區同樣需要兩個+號,同時,加號可有助於直觀地與「\(3\) 個變數加起來為 \(5\)」,以及「\(3\) 類球○加起來共選 \(5\) 個」作連結。

重複組合(一):相關課程之統整與反思

重複組合(一):相關課程之統整與反思
Combination with repetition (I):Integ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related curriculum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教師黃俊瑋

現今課程綱要的排列組合單元裡,重複組合是較困難的概念。特別是多次利用一一對應原理,將求原問題的組合數,轉換成求方程式的非負整數解個數,最後再轉換成組合公式計算出其數。雖然可得公式,但此組合公式與原情境的直觀連結不易。因此,本文的第一部份,先簡單回顧統整重複組合相關概念與問題。第二部份,則對重複組合的公式提出另一直觀的解釋。

首先,從甲、乙、丙、丁、戊共 \(5\) 件相異物(或 \(5\) 個人)中任選三物(或 \(3\) 個人),這是一般的組合問題,其方法數為 \(C_3^5\)。其中的每物或每人選可被選中一次,例如:「甲乙丙」、「甲乙丁」與「乙丙丁」等皆為可能的情況。而所謂的重複組合問題,即是每物或每人皆可重複地被選取,換句話說,可能選出的人選為「甲甲乙」或者「丁丁丁」等情況,當然也包含了上述「甲乙丙」、「甲乙丁」與「乙丙丁」等三種情況。不難看出,放寬到可重複選取的情況時,可能的組合數明顯變多了。而一般組合與重複組合最大的差異,在於被選的對象是否可重複地被選取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四): 和算家的數學表(下)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四):和算家的數學表(下)
(The generalization of Binomial theorem(IV):the mathematical table of wasan mathematicians)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連結: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三):和算家的數學表(上) 

在〈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三):和算家的數學表(上)〉一文中,提到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家(和算家)利用數學表的方式,推廣了二項式定理,以求得了 $$(1-x)^{-k}$$ 展開式之各項係數表。另一方面,在〈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一文裡,也提到他們利用開方法(綜合除法,亦即中國傳入的賈憲-霍納法)求得了展開式:

$${(1 + x)^{\frac{1}{2}}} = 1 + \frac{1}{2}x – \frac{1}{8}{x^2} + \frac{3}{{48}}{x^3} – \frac{5}{{128}}{x^4} + \frac{7}{{256}}{x^5}…$$

有了上述展開式之後,即可以透過造表、觀察關係與規律的方式造出

$${(1 + x)^{ – \frac{1}{2}}}$$、$${(1 + x)^{ – \frac{3}{2}}}$$、$$\cdots$$、$${(1 + x)^{ – \frac{2k-1}{2}}}$$、$$\cdots$$以及 $${(1 + x)^{\frac{3}{2}}}$$、$${(1 + x)^{\frac{5}{2}}}$$、$${(1 + x)^{\frac{7}{2}}}$$、$$\cdots$$、$${(1 + x)^{\frac{2k-1}{2}}}$$、$$\cdots$$之展開式。

利用 $$(1 + x){(1 + x)^{\frac{1}{2}}}$$ 可得 $${(1 + x)^{\frac{3}{2}}}$$,利用 $$(1 + x){(1 + x)^{\frac{3}{2}}}$$ 可得 $${(1 + x)^{\frac{5}{2}}}$$等。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三): 和算家的數學表(上)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三):和算家的數學表(上)
(The generalization of Binomial theorem(III):the mathematical table of wasan mathematicians)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連結: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有理數冪次

在〈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一)〉與〈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兩篇文章中,提到了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家(和算家)對二項式定理的推廣,包含利用無窮等比級數公式以及直觀地使用了「無窮多項式」的乘法,將二項式定理的幂次推廣至負整數的情況。並也說明他們如何利用開方法(綜合除法,亦即中國傳入的賈憲-霍納法)將二項式定理的幂次推廣至 $$1/2$$ 以及 $$1/n$$ 任意的情況。

有趣的是,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家進一步發展出各類數學「表」,用來幫助計算與推廣二項式定理,一般也作為記載數學知識之用。如表一所示,為 $$(1-x)^{-k}$$ 類二項展開式之係數表(這裡為方便讀者閱讀,筆者將原表格內容改以現代符號來表示,並受篇幅所限只列出當中的一部份),若我們僅看數字部份,則第一列的數字為 $$(1-x)^{-1}$$ 的各項係數;第二列為$$(1-x)^{-2}$$ 的各項係數;$$\cdots$$;第 $$k$$ 列為 $$(1-x)^{-k}$$ 的各項係數(然表中皆僅列到前七項)。

有了第一列之後,便可以任意地擴張整個表的內容,得到任意的 $$(1-x)^{-k}$$ 展開式係數。

例如:

$$(1-x)^{-2}$$ 的 $$x^2$$ 項係數 $$3$$,便是上一列前 $$3$$ 項之和,即 $$a_{22}=a_{10}+a_{11}+a_{12}$$

$$(1-x)^{-3}$$ 的 $$x^4$$ 項係數 $$15$$,便是上一列前 $$5$$ 項之和,
即 $${a_{34}} = {a_{20}} + {a_{21}} + {a_{22}} + {a_{23}} + {a_{24}}$$

$$\cdots$$

$$(1-x)^{-k}$$ 的 $$x^n$$ 項係數,便是上一列前 $$n+1$$ 項之和,
即 $${a_{kn}} = {a_{k – 1,0}} + {a_{k – 1,1}} + {a_{k – 1,2}} +\ldots+ {a_{k – 1,n}}$$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 有理數冪次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有理數冪次
(The generalization of Binomial theorem(II):rational power)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連結: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一): 負整數冪次 

前文〈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一):負整數冪次〉裡,對二項式定理作了冪次上的推廣,從正整數推廣至負整數。接著,我們進行另一個推廣:有理數冪次。不過,受限於篇幅,這裡主要先討論指數為 $$1/2$$ 次方的二項展開式。並同樣借用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家的方法來作說明。

首先,指數為 $$1/2$$ 次方的二項展開式與開平方問題為一體兩面,例如 $$(1+a)^{\frac{1}{2}}$$ 可看成 $$\sqrt{1+a}$$。再者,在東方數學史發展的過程裡,$$\sqrt{1+a}$$ 之開方問題與方程式的解息息相關:若令$$x=\sqrt{1+a}$$ ,則開方求 $$x$$ 相當於求解方程式 $$x^2-(1+a)=0$$ 之實根問題。

然而,無論是傳統中算或者江戶時期的日本數學發展的過程,求解一元多項方程次時,往往利用了類似現今綜合除法的「開方法」(即賈憲-霍納法)來求方程式的數值解(相關內容與方法,可參考另一篇文章〈利用綜合除法求解多項方程式〉)。

因此,處理 $$(1+a)^{1/n}$$ 有關的展開式問題時,

便相當於求解 $$x=(1+a)^{1/n}$$,亦即求解 $$x^n-(1+a)=0$$ 的實根。

當然,若 $$1+a$$ 為實數時,我們僅需前述方法(賈憲-霍納法)便能求得其近似數值解。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一): 負整數冪次

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一): 負整數冪次
(The generalization of Binomial theorem(I):negative power)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黃俊瑋教師

國中數學課程裡,介紹了兩個重要的乘法公式:$$(x\pm y)^2=x^2\pm 2xy+y^2$$。
到了高一上的「數與式」單元,將這二個公式推廣至指數為三次方的情況:

$$(x+y)^3=x^3+3x^2y+3xy^2+y^3$$  以及  $$(x-y)^3=x^3-3x^2y+3xy^2-y^3$$

到了高一下,在引進了組合相關概念後,便可一般性地討論二項式定理,將指數推廣至任意正整數次方的情況:

$${(x + y)^n} = C_0^n{x^n} + C_1^n{x^{n – 1}}y + \cdots + C_k^n{x^{n – k}}{y^k} + \cdots + C_n^n{y^n}$$

然而,當指數為有理數的情況呢?或負整數次方呢?例如 $$(x+y)^{\frac{1}{2}}$$、$$\sqrt{1\pm x}$$、$${(1 \pm x)^{ – 1}} = \frac{1}{{1 \pm x}}$$ 等問題,皆與二項式定理有關。一般在高中課程中並不特別討論其展開式。本文中,首先介紹指數為負整數的情況,接著,〈二項式定理的推廣(二):有理數冪次〉一文中,繼續介紹指數為有理數的情況。

如何計算紅球先取完的機率?

如何計算紅球先取完的機率?
(How to calculate the probablity of taking all the red balls first ?)

國立蘭陽女中陳敏晧教師

排列組合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如何計算紅球先取完的機率?」
先從兩種不同顏色球的討論開始:

例1:

袋中有三個紅球與兩個白球,今從袋中每次取一球,取後不放回,請問紅球比白球先取完的機率?

解法:

因為紅球先取完,所以,最後一球必定是白球,因此,
\( P(\text{紅球比白球先取完})= \displaystyle\frac{{\frac{{4!}}{{3! \times 1!}}}}{{\frac{{5!}}{{3! \times 2!}}}} = \frac{2}{5} = \frac{2}{{3 + 2}} = \frac{W}{{R + W}}\),
其中 \(R\) 代表紅球的個數,\(W\) 代表白球的個數。

接著,透過排容原理(Inclusion–exclusion principle)或取捨原理,

如下圖一與圖二所示,可以將問題延伸。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