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週期表、原子序、鹼金屬、鹼土金屬、鹵素、惰性氣體、主族元素、過渡元素、放射元素、生物物質

鈉(Sodium)

鈉(Sodium)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在19世紀初伏打(Volta A. G. 1745~1827)發明了電池後,各國化學家紛紛利用電池分解水並獲得了成功。英國化學家戴維(Davy H. 1778~1829)利用電池分解各種物質的實驗研究。他希望利用電池將苛性鉀分解為氧氣和一種未知的”基”。因為當時化學家們認為苛性鹼也是氧化物。他先用苛性鉀的飽和溶液實驗,所得的結果卻和電解水一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後來他改變實驗方法電解熔融的苛性鉀時,發現在陰極上出現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其中一些小珠立即燃燒並發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而另一些小珠不燃燒只是表面變暗,覆蓋著一層白膜。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立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躍並發出響聲。就這樣,戴維在1807年發現了金屬鉀。幾天之後,他又從電解苛性鈉中獲得了金屬鈉。戴維將鉀和鈉分別命名為”Potassium”和”Sodium”,因為鉀是從草木灰(Potash)、鈉是從天然鹼-蘇打(Soda)中得到的。鈉的元素符號Na來自其拉丁文”Natrium”。鈉離子可溶在水中,地球的海水中含有的主要鹽類即為氯化鈉。鈉有極強的黃色焰色,其中最有名的是鈉蒸氣D線(鈉雙黃線589.6;589.0nm)

鎘(Cadmium)

鎘(Cadmium)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鎘的元素符號是Cd,原子序48,鎘是一種柔軟、可塑性高有毒的藍白色金屬。許多特性與鋅類似,但可形成更多複雜的化合物。最常見的價數是+2價,但也有極少數+1價被發現,主要產於閃鋅礦中。鎘主要用於電池及塑料製品的顏料,已知鎘會導致癌症。

鎘在地殼中的含量比同族元素鋅、汞要少,且少有鎘的專門礦物,一般都是附雜在鋅礦中。鎘是鋅金屬中常見的雜質,常是鋅生產過程被分離出來的副產品。在鋅的冶煉過程中,鋅礦石先轉變成氧化物,再以碳還原。而鎘是在鋅還原產物中以低壓蒸餾法,自熔融態鋅中分離(鎘的沸點765℃)。或者使用電化學還原法生產鋅時,在硫酸中電解硫酸鋅時,鎘離子會形成硫酸鎘沉澱而分離。

鎘和鋅一樣是常見的電鍍材料,因鎘的活性比鋅更差,因此鍍鎘比鍍鋅更耐腐蝕,特別耐鹼的腐蝕。而在原子爐中,因鎘吸收中子的效率高,是製造原子反應爐控制棒的材料。

鋅及ⅡB族元素的通性 (Zinc and ⅡB Group Elements)

鋅及ⅡB族元素的通性 (Zinc and ⅡB Group Elements)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鋅、鎘、汞為鋅族元素,又稱ⅡB族元素。鋅族元素原子的價電子組態為 (n-1)d10ns2,最外層電子與鹼土族相同,只有2個s電子,但鹼土族原子次外層具有8個電子 (Be只有2個),而鋅族元素原子的次外層則有18個電子,所以ⅡB族與ⅡA族最外層電子數雖然相同,但因d軌域對原子核的遮蔽效應比s、p軌域電子小得多,因此鋅族元素的有效核電荷較大,對最外層s電子的吸引力比鹼土金屬強,與同周期的鹼土金屬相比,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都較小,活性較低。又因為鋅族元素d軌域已填滿,一般形成+2價氧化數,只有汞具有+1價的亞汞離子Hg22+

鋅族金屬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低熔點和低沸點。其熔點、沸點不僅低於鹼土金屬,還低於銅族金屬。並按Zn→Cd→Hg的順序下降。汞是金屬中熔點最低的元素,而且是室溫下唯一的液態金屬,有流動性。鋅族金屬為低熔點金屬(熔點Zn: 419℃,Cd: 321℃,Hg: -39℃)。

鉻(Chromium)

鉻(Chromium)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1797年法國化學家沃克蘭(Vauquelin L. N.)在研究西伯利亞紅鉛礦時發現了鉻。當時沃克蘭在富爾克魯瓦(Fourcroy A. F.)的實驗室工作,他把西伯利亞紅鉛礦石與碳酸鉀一起煮,得到意料之中的碳酸鉛沉澱和一種性質不明的鮮黃色溶液。將該黃色溶液中加入高汞鹽溶液,出現了紅色溶液;加入鉛鹽溶液,出現了黃色沉澱物;加入氯化亞錫,溶液又變為綠色。這於這種新元素能夠形成各種顏色不同的化合物,所以命名為”Chromium”,希臘文原意為”色彩艷麗”,中文譯名為鉻,元素符號Cr。

鉻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金屬,最重要的鉻礦是鉻鐵礦Fe(CrO2)2。鉻的製備方法有:
鋁熱法:用鋁還原Cr2O3製備鉻:Cr2O3 + 2Al → 2Cr + Al2O3
電解法:電解鉻鹽溶液(如CrCl3)製備鉻。

鈷 (Cobalt)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鈷是一種堅硬、具光澤,呈銀灰色的金屬,密度為8.9g/cm3,元素符號為Co,原子序27。雖然人類很早以前便採用鈷基(鈷藍)顏料於首飾、顏料上;希臘、羅馬、埃及及中國很早就有利用鈷的化合物著色的證據。但古人並不知道其化學成分為何,直至1735年,鈷元素單質才被瑞士化學家Georg Brandt自鈷礦物中還原而得。鈷的名稱主要來自於它的礦石,輝鈷礦CoAsS,此藍色礦石可使玻璃染上藍色,當時人們稱它為”Kobalt”,德文的意思是”惡鬼”,英文Cobalt由德文Kobalt而來。鈷富集於多種金屬礦中,如砷化物、硫化物、氧化物,但主要來源是來自於銅、鎳礦生產的附產品,全世界鈷礦主要產於非洲剛果(Congo)桑比亞(Zambia)。

碘 (Iodine)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1. 碘的發現簡史:

法國人庫瓦特 (Courtois B. ,1777-1838) 在1811年用濃硫酸處理海藻灰母液時,製得了單質碘。庫瓦特出生於法國,他的父親是一家硝石工廠的廠主,庫瓦特一面在硝石廠工作,一面在第戎學院學習,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第戎附近的諾曼第海岸有許多淺灘,海生植物受潮水衝擊漂浮到淺灘上,在退潮時,庫瓦特就去那裡採集藻類植物。他把它們燒成灰,用水浸取就得到一種溶液,蒸發那些溶液就可以得到Na2CO3、NaCl、KCl和硫酸鹽等。

1811年的一天,庫瓦特加入了過多的硫酸處理海藻灰時,有紫色的蒸氣組成美麗的雲朵冉冉上升,並伴有類似氯氣的氣味。這些蒸氣在冷的物體上凝結後並不生成液體,而是成為一種暗黑色的有光澤的晶體。庫瓦特猜想這種物質可能是一種新元素。由於庫瓦特的實驗室中缺乏必要的儀器和藥品,加上他的經濟不富裕,所以他無法證實這種新物質是一種新元素。於是他只好請化學家德索爾姆 (Charles Bernard Desormes) 和克雷門 (Nicolas Clement) 繼續這一研究,並允許他們向科學界宣佈這種新元素的發現經過。1813年,戴維 (Davy) 用直流電將碳絲燒成紅熱,使它與這種新物質的結晶接觸並不能把它分解,從而證明了這種新物質是一種新元素單質。這種新元素被命名為”Iodine”,希臘文原意是「紫色」,中文譯名為碘,元素符號為I。

鈦(Titanium)

鈦(Titanium)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鈦是英國業餘地質學家格雷哥爾(William Gregor)在1791年研究鈦鐵礦和金紅石時發現的;之後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在分析金紅石時也發現了這種元素(其氧化物)。他引用希臘神話中眾神的稱呼”Titans”,將此新元素命名為Titanium,中文翻譯為鈦,元素符號Ti。

但格雷哥爾和克拉普羅斯當時所發現的鈦是粉末狀的二氧化鈦,而不是金屬鈦。因為鈦的氧化物相當穩定,且金屬鈦在高溫時才能與氧、氮、氫、碳等元素起激烈反應,因此純鈦很難製備,直至1910年才由美國化學家亨特(Matthew A. Hunter)第一次製得高純度的金屬鈦。

鈦的製備
由於鈦在高溫下化合能力極強,可與氧、碳、氮以及其他多種元素化合,因此鈦的最大缺點是難以提煉。現在製備金屬鈦常用的方法是在800℃(1070K)左右,由氬氣氛中,用熔融的金屬鎂還原四氯化鈦蒸氣的克洛耳製程(Kroll process),除了用鎂作還原劑外,還可以使用金屬鈉為還原劑。
以四氯化鈦製備金屬鈦的反應方程式如下:
TiCl4 + 2Mg → Ti + 2MgCl2
TiCl4 + 4Na → Ti + 4NaCl。

單質砷

單質砷 (Arsenic)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砷在地殼中的含量是5×10-6,它是親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礦形式存在。例如雌黃As2S3、雄黃As2S2、砷硫鐵礦FeAsS,砷硫銅礦Cu3AsS4等。

汞(Mercury)

汞(Mercury)
高雄市立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洪瑞和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汞亦稱為水銀,元素符號Hg,原子序80,是一密度大、銀色的金屬,在常溫常壓下為液態(常溫、常壓下有機會為液態的還有Cs,Fr,Ga,Rb,Br2;但在STP下為液態的只有汞和溴)。汞用於溫度計、氣壓計、壓力表、血壓計、浮球閥和其他科學儀器。但由於汞具毒性,故部分溫度計已被酒精溫度計取代。但在其他科學研究及牙科、醫藥上,汞齊、汞化合物仍有其用途。汞在自然界主要以硫化汞形式存在。元素態汞及硫化汞因不溶於水而毒性不強,但可溶的化合物如氯化汞及甲基汞,毒性則相當強。

發現史:
汞是常溫下唯一液態的金屬,人類在古代就發現了汞,它的使用歷史在金屬中僅次於金、銀、銅、錫、鐵和鉛。汞的希臘文原意是”液態的銀”。古羅馬人將汞稱為Hydrargyrum,拉丁名稱是由Hydra(水)和argyrum(銀)組成,元素符號為Hg,英文名稱為Mercury。

汞是地殼中含量相當稀少的元素,質量比約佔0.08ppm。但汞礦中含汞的百分比可高達2.5%,少的也有0.1%。汞礦(硫化汞,辰砂,cinnabar)通當發生在年輕的造山帶岩層、較高密度的岩層與地殼受壓之處,也會與雄黃和黃鐵礦一起形成於火山噴道及溫泉周圍。把硫化汞置於空氣中加熱,就可以得到汞,汞具有相當大的密度、特殊的流動狀態,它還能夠溶解金、銀、銅、錫、鉛等多種金屬,形成柔軟的合金:汞齊。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