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斷層面解

Print Friendly

地震斷層面解 (Fault Plane Solution)
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董家莒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當地震波被地震儀記錄下來時,最初被記錄的波形線條的方向有兩種可能性:當岩層運動方向為接近震源的方向時,在地震波形圖上看起來,就是先往下(圖B中,地表用空心圓圈代表);另一,則是當岩層運動方向遠離震源的方向時,地震波形的「初動」向上(圖B中,地表兩側用實心圓點代表)。波形圖上的「初動」向上或向下,是受到力的作用方向影響的,例如,我們對一個停止的鐘擺施力,如果給予推力,那麼鐘擺會遠離施力點移動,如果是拉力,就會向著施力點移動,地震儀記錄的原理也是如此。至於地震儀受到的力量是推力還是拉力,與地震測站和震源之間的相對位置有關。

假設我們在斷層面上通過震源畫出一個垂直於斷層面的「輔助面」,那麼,我們可以將水平面分成三個區域(圖C)。位於斷層面與輔助面之間的中間區域,會受到拉力而接近震源,地震儀上會得到初動向下的記錄(用空心圓圈代表)。外側的其他兩個區域上的測站,則因為受到遠離震源方向的力量,因此受到的是推力,就會得到初動向上的記錄(用實心圓點代表)。


既然測站的初動與斷層面、輔助面有這樣的關係,那麼我們就可以藉由這種關係,用測站記錄的初動來找出斷層面。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找出上動測站與下動測站的分界線(即實心點與空心圈的分界線),然後根據這條線,在一個假想球面上畫出相互垂直的兩個面,就得到輔助面與斷層面了(圖D)。

地震學家找到輔助面與斷層面後,以實色及白色分別代表上動與下動的區域,便可以畫出一個像是海灘球的圖形(圖E)。海灘球是輔助面與斷層面在一個假想球面下半球上的投影,輔助面與斷層面在海灘球上兩點的連線就是斷層走向。它的傾角可由斷層面的「擺放方式」看出,滑移方向則可由斷層性質是正、逆或平移來判斷。正斷層的海灘球白色面朝上(圖F),逆斷層則實色面朝上(圖G),平移斷層時則球的「軸點」朝上(圖H),如斷層同時包含垂直與水平的位移,就會出現如圖I的斷層面解。

我們雖然可以知道斷層面與輔助面的位態,但是並不能確定哪一個面是斷層面,哪一個是輔助面,因此只能兩案並陳,通通畫出來。真正的斷層面必須靠餘震的分佈或實地的地質調查來確定。

以上描述的是傳統地震觀測求斷層面解的方法,至於更先進的寬頻地震儀,則是利用波形反演法 (waveform inversion),先假設可能的斷層面解,再用電腦,分析出相對應的理論地震波波形,之後,再比對實際觀測到的波形,即可知假設是否成立。


參考資料
整理自大地地理雜誌 1999年11月號 (140期)http://bats.earth.sinica.edu.tw/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狗狗 at 23:42:13

    不好意思,我是劉志信,這篇文章解釋的相當精闢,但我仍然有些疑問,如下:
    1. 請問在斷層面與輔助面中間的區域,為什麼是向下的拉力呢? 而外測的其他兩個區域是向上的拉力,這是什麼原因呢?
    2. 輔助面和斷層面之間互相垂直,並可畫成假想球體,但在下半球的那條虛線,是依據什麼畫出來的呢?

    再次謝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15